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环境成本内在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对策(3)

2016-12-29 01:17
导读:(2)发展中国家应仔细研究国民待遇、各种例外和非歧视条款中的环境、技术标准,坚持标准和能力相对称的原则,充分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有关条

  (2)发展中国家应仔细研究国民待遇、各种例外和非歧视条款中的环境、技术标准,坚持标准和能力相对称的原则,充分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有关条款保护民族工业。《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除了包括共同遵守的原则与条款外,也包含部分例外内容。
  (3)通过环境规则和贸易规则的有效协调,达到激励与约束的兼容。在不同的区域内,就各国或地区的具体情况,通过协商和谈判,制定出大家共同遵守的贸易、环境准则和相互认可的环境、技术标准,并明确各自进一步提高标准的时间表,以便相互监督和协调,为标准的一致创造条件。这样既可以保持各自的竞争优势,也可以防止污染产业的转移。
  (4)发展中国家应该积极采取协调行动。一是提高环保意识,这是发展中国家的当务之急;二是逐步实现环境成本内在化。
  (5)充分利用世贸组织机制,抵制不正当的环境保护主义行为。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系的谈判机制,合理对抗机制,报复措施、非歧视原则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特殊照顾的规定,维护自身合理的经济权益。要积极参与世贸组织关于环境方面的贸易规则的修改和制定工作,以限制环境壁垒的活动空间,为其企业开展经贸活动争取主动权。
  
  2.2发展中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
  作为发展中国家,既遭遇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损害,产品出口屡屡受阻,又深受其转移污染物品、生产技术设备的影响。为了消除、减轻这两种不利影响,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
  认真研究WTO规则和TBT、SPS等协议的具体规定,在国际贸易中积极争取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为我所用,根据发展中国家的例外原则和非歧视原则据理力争,寻求与发达国家谈判、协调的有利空间,并要求其履行在环境治理方面提供经济、技术援助和优惠转让技术的承诺。同时,在WTO和有关国际贸易、环境组织及会议中,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致,积极争取和维护自己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使国际贸易体系向平等、公正的方向发展。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解决贸易竞争力和环境保护问题。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进行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和环境管理制度的创新。通过分散和明确环境资源产权,确立相应的责任、权利和利益主体,建立有效的使用、补偿和责任承担机制;建立基于市场的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和可交易的资源配额制度。
  (2)完善经济政策法规,激励基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善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贸易。加速用于环境保护的固定资产的折旧,对污染控制设施的固定资产税和交易税进行减免,建立环境投资基金和环境公共资金的贷款担保机制,在证券市场允许用于增加环境保护项目、环保产业投资的优先融资等,以构建环境资金的多渠道可持续来源体系,从而激励整个社会大力开发、采用环境无害化技术,使我国出口产品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和环境友善型方向转化,从而真正显现其竞争优势。
  (3)优化贸易商品结构,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发展中国家要密切注意环境问题全球化的进程,认真研究发达国家绿色消费浪潮的基本趋势,大力推进清洁技术,发展无污染和少污染产品的产业,引导各类产业将环境保护作为其主要的价值取向之一,使环保指标和其他质量指标一起构成优质产品的内涵,从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要把绿色产业作为提升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向,实施战略性产业政策,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加以扶持,培养规模经济优势,在大力开展环保产品国际贸易的同时,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能力,为我国出口产品冲破国际贸易中的环境壁垒提供硬件上的支持。
  (4)建立和完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实现贸易与环境的均衡发展。要借鉴国外经验,建立适合国情的环境经济分析方法和政策体系,加强对环境变化与资源、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影响的定量化研究,把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可更新再生资源的消耗、环境的破坏与修复改善、污染的治理作为社会成本列入核算体系,逐步做到资源与环境的商品化、价格的合理化和消耗资源与破坏环境的有偿化,实现资源的集约使用和有效管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上一篇:农民工退保:短视还是利益博弈的选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