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损耗价值核算方法探讨(2)
2017-01-06 01:02
导读:式(5)中,I/ R表达得是可以用为收入来进行消费的那部分,而1-I/ R则是应当重新进行投资的部分,即使用者成本(资源的损耗),可得式(T)。 净租金计算法
式(5)中,I/ R表达得是可以用为收入来进行消费的那部分,而1-I/ R则是应当重新进行投资的部分,即使用者成本(资源的损耗),可得式(T)。
净租金计算法
净租金计算法是采用了类似于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来计算自然资源的折旧。但是,这里要说明的问题是,递耗资产的折旧(损耗)与固定资产折旧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区别。首先,两者发生损耗的形式不同。自然资源的损耗只有在采掘、采伐作业时才会发生,而固定资产由于存在着自然损耗(物理损耗)和无形损耗(技术上的落后)即使没有使用也会发生损耗。其次,两者所反映的经济现象不同。递耗资产的损耗所反映的是实物实体的直接减少以及隐含价值减少的程度;而固定资产的折旧所反映的是其价值的减少程度。
在净租金计算法下,需要对自然资源建立实物账户,针对不同资源进行记录,并根据其净租金,即价格减去平均开采成本,近似地来计算自然资源的损耗价值。这里需要考虑当年储量的新增数,即新发现的资源储量及对储量的修正等,储量的减少(资源损耗、退化等)以及年内资源价格的变化等因素。
资源损耗价值核算理论的应用
严格地说,本文所讨论的方法针对的是不可再生资源,因为这两种方法所研究的储量总量是确定的。而对于可再生资源,存在着开采量与自然增长量之间相对变化的关系,其资源总量也会发生变化,因此这就给资源核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净租金计算法中,所计算的租金R(q),严格地讲是总边际贡献,属于经济利润的范畴。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资源开采成本的数据不易得到,这就决定了开采成本的成本函数在实际上是不可得的,因此只能用平均生产成本代替边际生产成本来进行计算。使用者成本计算法在概念上易于理解和操作,但是同样也是有关资源储量的数据往往不甚准确甚至无法取得,因此也就对计算的准确性带来了困难。由于在开采后期产量递减、成本上升,使得收益下降,但收益并不一定是按指数递减,依据实际的经验假定其按等比级数下降。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对于评估地下资源资本的价值,尽管这两种方法都具有各自的局限性,并且在实践中采用这两种方法进行评估是有理论根据与实践操作。
计算实例
(一)地热资源损耗净租金法
西安市平原地区地热赋存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但鉴于数据的缺乏,本文在做地热资源损耗分析时,运用2004年的资料,采用倒算的处理方法来估算西安市地热资源的损耗。为此本文做以下假设:
1.地热资源的开采量在1999~2003年间以每年6%速度递减开采。
2.工业产值在1999~2003年间以每年13%速度递增。
3.利润总额在1999~2003年间以每年6%速度递增。
由2004年的数据资料以及上述假设,并运用上面所讨论的净租金计算法来计算资源损耗。估算结果见表1。由此看出西安市地热资源损耗占GDP的比例不高,在0.0021%~0.0027%之间,但西安市政府十分珍惜这一珍贵资源。
(二)地热资源损耗使用者成本法
依计算资源损耗使用者成本/净租金的比例。在该案例研究中,假设贴现率r取值为5%,年租金递减率g为5%,计算过程见表2。可以看出净租金法和使用者成本法在计算资源损耗时,两者的估算值是有差异,前者估算数值偏高。
这是因为净租金法计算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稀缺租金(价格减去边际成本),而是属于经济利润的范畴,这是由于资源开采成本的数据不易得到,这就决定了开采成本的成本函数在实际上是不可得的,因此只能用平均生产成本代替边际生产成本来进行计算,其影响是大大夸大了损耗。作为资源损耗的上限值。而使用者成本计算法同样也是由于有关资源储量的数据往往不甚准确甚至无法取得,因此也就对计算的准确性带来了困难。由于不可再生资源在开发后期的固有特征—产量递减、成本上升,而使得收益下降。但收益并不一定是按指数递减,而是依据实际的经验其一般按等比级数下降,其在概念和实践中易于理解和操作。其估算值一般低于净租金法,作为资源损耗的下限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