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及对策(3)

2017-01-12 01:40
导读:三、调整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对策 由于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失衡的真正根源在于国民收入分配存在问题,因此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向应是采取有效措施改

  
  三、调整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对策
  
  由于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失衡的真正根源在于国民收入分配存在问题,因此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向应是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目前国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趋势,这样可以在国家逐步富裕的同时,让全体国民享受到应有的福祉,实现“藏富于民”,体现经济快速增长的意义,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实现上述目标,可以考虑以下对策:
  (一)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基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扭曲,在缺乏健全的公共财政监督制度的情况下,不能过多地指望通过收入再分配来解决。由政府部门掌控大量资源进行转移支付,有可能导致公共资源流失,恶化收入分配格局。
  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的具体对策有:加快出台《工资条例》,监督企业构建起合理公正的分配制度,将工资水平与利润挂钩,确保职工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解决企业普通职工工资偏低、工资增长缓慢、遭遇欠薪等社会问题;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强化各级工会组织建设,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另外,要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以解决部分企业退休老职工待遇过低的问题。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鼓励创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大力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增加劳动收入的覆盖面和人群基数。
  (二)深化财政税收制度改革,降低政府收入比重,减轻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现代税制的设计理念中,税种和税率都是由立法机关授权给政府的。然而,征税在我国几乎已成为政府的一种不受制约的权力。因此,要强化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职能,人大对政府征税和用税的行为要拥有控制权。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目前,我国应严格控制财政收入脱离GDP发展速度的异常增长,“藏富于民”的轻税政策更有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我国企业所得税的增长过快,要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全面实施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继续增值税转型试点,增值税改革的原则就是减税,并研究制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方案。现行个税起征点过低,没有达到调节贫富差距的初衷,应该大幅度提高个税起征点,并应根据通货膨胀率逐年调高。另外,要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及其他与投资相关的税种、增值税的出口退税政策、社会保障费改税以及财产税制度。同时,要全面清理和规范非税收入,坚决取消不合理和不合法的非税收入项目。目前我国非税收入的规模和比例仍然过大,并且游离于预算之外,是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应该进一步通过费改税,减少非税收入的规模和比例,规范完善非税收入制度,将非税收入纳入预算内管理,并使之被置于人大的预算管理监督之下。
  (三)加大与民生有关的支出,建立面向民生的财政支出结构。政府是向人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执行者,这也是政府存在的重要理由。政府必须树立藏富于民的理念,建立藏富于民的机制,从而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近几年,我国加大了对民生的投入,但财政支出结构远没有转型。建立面向民生的财政结构就是要促使财政资金改变投资重点,逐步从经济建设中退出,加大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公共交通、生活环境等方面公共服务的供给,提高人民群众在这方面的享有能力。
  以社会保障制度为例,要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覆盖全体公民、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从社会公正和公民权利角度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应是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而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加快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国民福利与国民经济、政府财力同步增长奠定了相应的物质基础。特别是政府收入现在有一个重要的新的来源可以利用。国企的利润至今仍留存在国企,而国企的投资冲动容易成为投资过热的主因。2007年9月8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意见》中认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国有资本收益,并对所得收益进行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可以所有者身份取得企业国有资本的收益,并用于社会公共产品的支出,这将有利于国民收入再分配和回收流动性的顺利实行。
上一篇: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移与经济发展 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华文广告制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