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及对策

2017-01-12 01:40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及对策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近十几年来,我国
[摘要]近十几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持续下降,而企业收入比重和政府收入比重逐步上升。国民收入分配失衡加剧投资与消费不平衡和国际收支失衡,阻碍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本文提出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国民收入分配居民收入企业收入政府收入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roportion of the residents income in national income decreased gradually,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corporate income and government income increased gradually. The imbalance of the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income led to imbalance between investment and imbala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s national economic hinder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Theref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adjustment of nat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for promoting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ic.   Key words: nat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residents income; corporate income; government income
  
  一、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主要是指国民收入在居民、企业和政府三者之间分配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通过汇总1993~2006年各省区市收入法GDP值,可算出全国收入法GDP的比例结构。1993~2006年,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从50.62%下降到40.61%,下降了10.01个百分点。同期内资本收入在国民经济分配中比重是持续大幅上升的。1993年,以经营盈余和折旧资本所得及生产税净额为代表的资本收入,占GDP的比例为49.37%,2006年上升到59.39%,资本比重上升了大约10.02个百分点。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是远远高于中国的。在我国,职工工资占GDP比重情况,1980年、1990年分别为16.99%、15.81%,1990年以后,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持续下降,进入21世纪之后这一比例维持在不到11%的水平,远低于一些市场经济较为成熟国家60%左右的水平。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从利润和职工工资之间的比例看,利润比重过大、工资比重过小。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组织发布的2007年《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1998年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资总额是企业利润的2.4倍,到2005年降到了0.43倍。1998年,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4.3%,到2006年提高到了21.36%。当前初次分配存在着资本所有者所得偏高、劳动所得持续下降的局面。国民收入分配向资本所有者倾斜,中国的工薪阶层难以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强资本、弱劳工”状态表现突出。由于国有企业改组改制,非公经济迅速发展,企业想方设法压低工资,非国有企业员工收入长期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国有企业大量使用编制外员工并且同工不同酬,不给职工购买养老保险、缴纳住房公积金,以降低用人成本。计划经济时期工资极低,但国家作为资本所有人承担职工的福利保障。现在,公有资本大幅下降,私有资本大幅上升,职工享有的福利相对计划经济时期大幅下降,工资却没有明显提高,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资金流量表反映了加入财产性收入,进行再分配以后所形成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1978年居民、企业和政府三者的分配比例为55.0:11.1:33.9,1978至1988年,政府和企业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总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持续上升,国民收入分配主要向居民倾斜。1990年至1994年,政府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下降幅度明显减小,而企业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稳步上升,宏观收入分配向居民倾斜的趋势减缓。
  1995年以来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发生了转变。1995年至2000年,政府可支配收入比重小幅上升,企业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比重小幅回落。2000年至2004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明显下降,企业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进一步上升,政府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大幅度回升,由1995年的16.5%上升到2004年的20.38%,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则由1995年的66.81%下降到2004年的57.83%。企业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则由1995年的16.7%上升到2004年的21.79%。总之,政府部门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企业部门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在波动中上升,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出现了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现象。
上一篇: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移与经济发展 下一篇: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华文广告制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