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亚当·斯密价值理论(3)
2017-01-13 01:19
导读:马克思对斯密价值论的创新与发展 斯密的价值论是有缺陷的,是由于历史的、自身的因素造成的,但他的贡献是后人所能看见的。他为后人在经济学方面
马克思对斯密价值论的创新与发展
斯密的价值论是有缺陷的,是由于历史的、自身的因素造成的,但他的贡献是后人所能看见的。他为后人在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马克思正是借鉴斯密的理论成果,进一步研究并创立了新的劳动价值理论,系统阐述了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中有许多观点是对亚当·斯密劳动价值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提出商品的二因素,即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就是吸取了斯密正确区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合理性。通过对商品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分析,从交换价值中引伸出价值,并把价值视为商品经济中最根本的基础,有力批判了古典经济学派把价值和交换价值混为一谈的观点。”马克思在提出了商品二因素后,进一步指出商品的二重性是由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当然,斯密他们曾经有过关于劳动一般范畴的发现。这为马克思发现劳动的二重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否则,马克思不可能如此迅速地构建宏伟的劳动价值理论的大厦。
同任何理论一样,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由于是针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进行理论研究的成果,因此也“具有明显的历史规定性”。深刻认识这种历史规定性将有助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而不是将其作为形而上学的教条。而当前有人从本质出发,简单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是十分有害的。
马克思在发展、完善前人劳动价值学说时,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完善,他所能运用的材料还不完整,他所能借鉴和吸取的理论财富同样有限,因此,他对某些问题的阐述还不可能十分详细,有些观点的表述还不可能十分详尽。因此,这决定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理论,而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作为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必将得到充实和完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对于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观点、原则,我们还应该支持和遵循。其次,我们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研究、认识及理论的创新,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价值理论新体系。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81页.
[2]周振华.构建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若干问题[J].学术月刊,2001(11).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