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东亚国家高储蓄、低消费之谜的行为经济学解析

2017-01-14 01:05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东亚国家高储蓄、低消费之谜的行为经济学解析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内容摘要:儒家思想的“崇俭黜奢”传统,使消费者在奢侈品消费时产生负罪感
内容摘要:儒家思想的“崇俭黜奢”传统,使消费者在奢侈品消费时产生负罪感,形成“过度自我控制”认知偏差,这种认知偏差会导致消费者的实际消费与计划消费发生偏离,表现为持续的消费拖延及消费不足,从而可从内因的角度解释东亚高储蓄、低消费之谜的发生机制及其系列特征。本文模型的结论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微观基础,模型内生的消费“锁定”技术能有效抑制消费者自我控制认知偏差,可成为拓宽政府干预边界、实现扩大内需干预政策创新的突破口。
  关键词:儒家思想,过度自我控制,奢侈品消费,消费锁定,扩大内需
  一、引言
  本文借鉴对解释欧美过度消费文化较为有效的行为经济学时间偏好理论框架,对盛行于东亚国家的儒家思想消费文化进行技术表达和模型分析,从内因的角度解释该地区居民高储蓄、低消费之谜。模型表明,儒家传统的“崇俭黜奢”思想使消费者对奢侈品消费抱有负罪感,会形成“过度自我控制”这一认知偏差,导致消费者实际消费与计划消费发生偏离,表现为消费拖延和消费不足,从而可以解释东亚国家整体上高储蓄、低消费之谜。同时,模型内生的锁定技术能有效抑制消费者自我控制偏差,直接而有效地将消费水平锁定在社会最优水平,因此为东亚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创新提供了可能的突破口。
  本文在第二部分以行为经济学双曲线贴现模型对儒家思想进行技术表达,并以此为基础,在第三部分建立模型进行逻辑推演,剖析儒家思想的作用机制。最后是政策含义分析。
  二、儒家思想与双曲线贴现
  (一)儒家思想的时间偏好内涵
  道德文化历来被认为是时间偏好形成与决定的重要因素(Fisher,1930;Becker
    上一篇:税收竞争与协调:综述与启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