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风险感知及防范
2017-02-04 01:16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风险感知及防范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文章在对我国高
摘要:文章在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加以分析的基础上.从国际风险感知研究的全新视角出发,对高新技术企业所面临的人力资源风险、技术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政治风险、责任风险、管理风险进行聚焦探讨,并分别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来构建风险防范体系。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感知;风险防范
一、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状
(一)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方式中比较常见的有出口、授权经营和契约式经营、海外投资等,这些方式也常被高新技术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时所采用。然而,与传统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其特有的高投入、高创新、高风险及高收益等特征,导致国际化经营又有其独特之处。目前主要采取两种模式:一是出口模式。高新技术企业在国际扩张时,最明显的优势资源就是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成本低使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着明显的价格优势,极具竞争力。因此,就我国一些技术研发能力还不是很强或刚刚步入国际化进程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通过国内生产、海外销售的贸易出口模式,或者通过贴牌生产的方式在国内参与跨国公司的全球价值链竞争是目前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之一。
与此同时,对于我国一部分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而言,由于其企业规模较小、资金有限、缺少国际化经验,多采取基于产业集群的战略联盟模式来开拓国际市场。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若干个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例如,珠三角的IT集群,长三角的现代通信、软件、微电子集群和环渤海地区的移动通信、航空航天、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等。这种集群内的战略联盟,既可以降低企业之间的内部交易成本,又可以弥补自身资源不足的缺陷,同时也形成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重要基地。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另一种方式是海外投资。对于我国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科技水平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当其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目标是获取国外先进技术、提升自身技术水平时,多采取建立海外研发机构或与国外企业结成技术联盟的方式;当其战略目标是获取品牌、营销等战略资源时,多采取海外并购模式;而当其目标是获取当地的原材料资源时,多采取新建的投资式模式。例如,我国的海尔、华为、中兴通讯等实力较强的企业为了及时跟踪、获取最先进的技术,在美、法等发达国家设立了多个自己的研发中心;又如2004年底,联想以6.5亿美元现金、6亿美元股票加5亿美元的负债,并购了IBM的PC事业部,获取了IBM在国际市场的采购、制造、研发、销售等环节的战略资源。
(二)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出口贸易分析由于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尚不具备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实力,仍多以出口贸易、境外加工贸易等形式为主。加上获取高新技术企业海外直接投资数据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基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相关资料加以分析。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总体形势良好,发展迅速。截至2006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成功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达到5287.8亿美元,其中进口额和出口额分别达到2473.1亿美元和2814.7亿美元,分别比2005年同期增长26.4%和33.3%,均高于2005年同期水平。从1998年到现在,特别是2002年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一直保持着稳定高速的增长趋势。
此外,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在外贸进出口尤其是工业制成品中的比重也不断上升。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占外贸进口比重从1998年的20.8%22升为2006年的31.2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比重由1998年的11.0%提高到2006年的29.04%;进出口占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也分别由1998年的24.9%和12.4%上升为2006年的40.91%和30.72%,表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而且从1998年到2006年,一直处于稳步增长的态势,没有大的波动。上述数据说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优化外贸商品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