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对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思考(2)
2017-02-21 01:06
导读:法律法规滞后,相关系统有待升级和完善 国库法律法规滞后于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开展。现行的《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未对国库收支统
法律法规滞后,相关系统有待升级和完善
国库法律法规滞后于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开展。现行的《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未对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做出具体规定,而《国库统计分析工作指导意见》也难以满足当前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要求,所以,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权威性难以提高。
国库收支统计与分析系统(以下简称统计分析系统)功能不齐全,有待于进一步升级和完善。目前统计分析系统中编制的预算收支国库统计表只能提供自年初累计数,不能反映本期发生额,无法与上年同期完成数及计划数进行历史对比分析。而且统计分析数据还要通过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以下简称核算系统)进行人工采集,增加了统计数据信息采集的流转环节,使得统计分析系统的数据利用效率降低。
国库统计口径不规范,统计数据缺乏可比性。由于统计数据是通过核算系统转换导入,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完全取决于核算系统的基础数据。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若核算人员出现操作失误,就可能引起统计数据的不准确和不完整。这在预算支出科目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财政拨款凭证用途栏填写有误或预算支出科目非法或一张财政拨款凭证同时填列几个预算支出科目等情况,核算人员在核算系统进行录入时,就无法判断预算支出科目正确与否,只能凭意向进行大概归类。可见,核算系统预算支出数据的不准确,会造成国库统计分析数据缺乏真实性、准确性和可比性。
信息传递渠道不畅,分析效用难以充分发挥
信息来源涉及面广,采集难度较大。国库统计分析信息需从政府统计部门、财税部门、金融机构和本行相关部门等多个渠道获取。由于国库尚缺少与相关单位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的有效渠道和手段,通过多部门收集相关经济金融数据的环节多、难度大,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效用难以充分发挥。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国库收支分析报告上报时间偏紧,质量难以保证。按照总行有关规定,各级国库要在每季后一定时间内上报国库收支分析报告。基层国库统计分析人员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加上信息资料传递渠道不畅和相关部门提供的统计数据滞后等原因,只好在资料掌握有限的情况下闭门造车,难以保证国库收支分析报告的质量。
信息资源难以共享。基层国库由于尚未建立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系统(已建立的联网系统功能也不完善)和完整的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数据资料库,有的只停留在手工统计收集阶段,相关数据信息不能及时存储、传递,达不到资源共享目的。
方法较落后,技术手段欠科学
国库收支统计分析成果的报送对象重纵向、轻横向。国库收支分析报告的报送对象不仅包括上级国库(纵向),而且还应包括地方政府、财税部门及本行有关部门(横向),在实际中往往从纵向角度考虑较多,从横向角度考虑较少,难以满足相关部门对国库收支统计分析信息的质量要求。
国库收支分析报告重统计、轻分析。目前,国库收支分析报告(特别是基层国库的国库收支分析报告)基本上是简单的数据罗列,就数字分析数字,而对经济、金融运行过程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反映不够,分析不够透彻。同时,对新出台的财税、金融政策执行情况及其效果也缺乏深入、详细的分析,导致国库收支分析报告对当地政府决策借鉴所起的作用不大。
国库统计分析方法重静态分析、轻动态分析。基层国库收支统计分析通常采用统计学上的基比、环比等简单对比法,只进行静态的比较分析,而没有能够采用动态和静态、定量和定性有机结合的分析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库收支分析报告的质量和参考价值。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新形势下完善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对策建议
增强对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国库是国家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须充分认识到中央银行国库部门在财政与银行、经济与金融之间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首先,要提高对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认识,将国库收支统计分析作为拓展国库职能、提高人民银行地位和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方面要予以大力支持,把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同人民银行货币信贷和调查统计工作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强对行内部门的工作协调,使国库收支统计分析真正纳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研究和统计分析工作中去。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将直接关系到国库职能的发挥和国库事业的发展,要树立“国库会计核算是基础、国库统计分析是升华”的工作理念,加强对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第三,国库统计分析人员要加强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工作对国库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国库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弥补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研究中的空白,努力为中央银行、地方政府、财政等部门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