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动员中的可动员资源供需管理
2017-02-19 01:01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国民经济动员中的可动员资源供需管理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论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论证了在应对紧急状态时资源供求的不确定性条件下,资源保障不应依赖某种紧急状态下的详尽资源需求清单,而应借鉴中药行模式,应对各种紧急状态的基本需求,搞好可动员资源管理,文章最后提出了以信息管理为基础的中药行模式的供需管理框架。 关键词:国民经济动员 资源管理 供需管理
国民经济动员的主要功能是为国家应对战争、恐怖袭击、自然灾害等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及时地提供物质资源保障,包括初始阶段的保障和之后的持续保障。要实现这一功能,平时就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国民经济动员活动的实践及理论研究表明,明确并协调资源供求关系是搞好动员准备及实施的前提。供求关系中要考虑必要性、可能性、理想状态和实际状态等不同情况,只有可能性符合必要性,才能使实际状态接近理想状态。如果供应方手里有一份详尽的资源需求清单,而实际状态和工作又无法满足清单需求,不如从基本需求出发,做好能够控制和操作的事,让资源状态适应需求。有必要认识紧急状态下资源供求关系,以及相应的资源管理问题。
紧急状态下的供求关系分析
按常理,供方需要知道所需求的资源种类、数量、聚集地点和时限,资源筹集有一个过程,希望有充裕的时间提前量。供需方希望届时所需资源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这是理想状态下的供求关系。
实际上,供求关系的运作均受主客观条件制约,完全实现理想的供求状态是不可能的。
资源需求指令是由应对紧急状态的指挥决策中心给出的,依据突发事件的性质、规模、时间、地域、危害程度,应对措施及所动用的力量构成等,指令可以事前给出,也可以事后给出。事前给出是根据预测和监测,估计突发事件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地域,提前给出指令准备应对;事后给出是指没有任何征兆的事件突然发生,仓促应对的情况。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需要指出的是,在应对紧急状态的资源需求方面,如粮食、油料、药品等,平时总是有不同程度的准备,但不管怎么准备,和实际需求总是有差异的,所以资源需求指令的“事前”或“事后”给出,其效用是相对的。事前给出的指令,到时会发现有些内容与实际不符;事后发出的指令,有些内容可能就是平常的准备。在应对敌对势力的战争中,双方斗智斗勇,虚虚实实,攻击的时机、地域、方式和力量配备等为保密起见,需求方不可能过早地下达实际的资源需求指令,即便下达了具体指令,战争爆发后情况千变万化,资源需求也会发生变化。这说明,应对紧急状态的资源需求,在种类、数量、时限、持续性方面均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不可能提出一份完全有效的应对紧急事态的资源清单。
从供应方面来看,所面临的背景是平时不能有过多的储备,而是尽量使资源投入经济运行中;资源变换有固有的规律、过程和周期,相对于瞬息万变的事态,资源供应有固有的延迟;社会经济系统是国计民生之源,不能把一切活动停下来,孤注一掷地搞应对。
以上说明,在应对紧急事态过程中,资源供求是一种动态的适应关系,资源需求决策既要考虑必要性,又要考虑可能性,资源供应准备和动员,既要考虑一般规律,又要考虑特殊需求,提高自觉性、主动性,才能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
中药行模式的启示
我国历史悠久的中医药在治病、防病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独特的功能稳定存在。为便于描述,这里将人类利用中医药对抗疾病的方式称之为中药行模式。不难发现,中药行模式凝聚了系统对抗、系统集成、信息与控制的思想方法、理论与实践经验。应对疾病的中草药需求与应对紧急事态的资源需求有异曲同工之处,应对紧急事态的资源需求可以从中药行模式得到有益启示。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中药行模式存在三个动态过程,一是疾病诊断和处方过程,二是中草药种植、采集、加工、储存过程,三是信息反馈、调控过程。如图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