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商务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2)
2017-02-21 01:06
导读: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地理区位及要素资源两部分。地理区位环境包括经济地理位置、面积、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区域交通条件等。要素资源环境主
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地理区位及要素资源两部分。地理区位环境包括经济地理位置、面积、气候、自然资源、人口、区域交通条件等。要素资源环境主要由人才要素、资本要素、科学技术、自然资源要素、生产要素成本构筑而成。人才要素包括人才获得的便利性、专业技术人员及人才培训和引进、人才储备及人才体系建立等;资本要素主要由金融机构存款数、资金获得的便利性、融资体系的健全性三个指标组成;自然资源要素由土地稀缺程度、获得土地的难易程度,供水丰富程度三个指标组成;生产要素成本由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资本实际利率三项组成。
2.人居环境
这一个层面主要考量当地生活质量、人居环境条件、环境舒适度、生活设施配套情况,以及当地自然禀赋和人文积淀等。评价指标包括:每万人拥有医师数、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
3.政务环境
这一个层面主要考量政府行政效率、政府对教育、科技、经济发展的支持能力、社会安定程度,法治环境等。评价指标包括:电子政务调查得分、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及支出、城市维护建设费、科学事业费支出、教育事业费支出、政府管理服务指标、政府营销战略指标。
政府管理服务指标由政府监管指数、政府服务质量、政府管理成本指数三个指标组成。政府监管指数由审批和管理的程序复杂性、政府监管适度性、政府监管有效性三方面综合判断。政府管理成本指数由各种支出总额、部门非规范收费两项综合判断。政府营销战略指标由政府规划能力指数、政府决策能力指数、政府推销导向指数三个指标组成。
4.基本基础设施环境
这一个层面主要考量当地交通水平、市政设施配套程度、环保状况、能源及电力供应水平、资源集聚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等。评价指标包括:公共电车客运总量、货运总量、人均道路铺装面积、交通拥挤程度、全年供水总量、全年用电量、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信息技术基础设施。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由通讯设施、网络设施、电脑设施三个指标组成其中,通讯设施主要考量当地信息技术的使用程度、信息化水平、电子商务运用程度。评价指标包括:本地电话用户数占总人口比重、移动电话用户数占总人口比重、互联网用户数占总人口比重、邮电业务总量。
5.社会生活和文化环境
这一个层面主要考量区域内居民的人均工资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人均住房面积、教育水平、消费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
6.人力资源环境
这一个层面主要考量当地劳动力成本、劳动力人口素质、熟练劳动力可得性等。评价指标包括:员工平均工资、每万人大学生人数和14岁以上常住青少年占当地人口的比率。
7.金融环境
这一层面主要考量当地的融资环境。评价指标包括:居民储蓄额、利用外资额、集资与借款途径多寡、金融机构数量及网点密度、金融开放程度。
8.政策法律环境
这一层次主要指商法、劳工法等法律制度是否健全、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政策环境主要表现为对商务环境建设的态度、对企业在经营领域的限制与鼓励、相关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法制环境主要由商业制度、商业文化、秩序与安全、制度成本四大要素构成。其中商业制度主要由地方法规健全性、连续性和透明度、法院体系保证履约状况、盗版知识产品状况三个指标体现。秩序与安全由经济安全状况、社会治安状况两个指标组成。制度成本由对企业非规范收费、对企业侵权成本、对企业诉讼成本三个指标组成。企业发展制度环境建设较好,则成本较低,企业的竞争力会较强。 9.产业关联环境
城市产业发展决定着城市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方向,是构成城市经济收益的主体部分。通过产业关联指数的高低来衡量城市产业发展的环境。评价指标包括:产业集群发展状态、产业专业化聚集度、集群中的合作程度、适合工资的专业人才的供应程度、辅助工业的发展水平、辅助工业的配套情况、同行业竞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