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美国贸易政策中的政治取向分析

2017-03-11 01:02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美国贸易政策中的政治取向分析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贸易政策是多方力量博弈的结果。政治因素在美国的贸易政策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种利益集团利用游说、集体行动、政治捐款、社会问题等影响政治决策过程,实现收入再分配。同时,各政党在制定贸易政策时,会考虑中点选民的利益,将贸易政策作为竞选拉票的手段。   关键词:美国,贸易政策,利益集团,政治取向   持续30年的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和服装配额于2005年初被终止。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分享全球化带来的利益的大好时机。然而,就在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仅几个月,美欧等发达国家就开始向中国纺织品发起攻击,大肆渲染中国纺织品出口对他们造成的影响,将该行业近年来流失的大量失业机会归因于来自中国的低成本产品的竞争,归咎于中国的人民币汇率。中国政府也采取了积极措施来调控纺织品服装出口量,如2005年初对148种纺织产品征收出口关税,并降低了出口退税,纺织品、服装的退税率分别从14%、17%调低到11%和13%。为了缓解国外压力,中国政府还宣布,从2005年5月20日起提高74中纺织品的出口关税,对部分服装出口征收400%的关税。中国政府还调整了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但是,美国不顾WTO的承诺和中国政府的诚意和合作态度,还是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实施限制,从而引发了中美纺织品贸易纠纷。  在这种贸易争端的背后,隐含着复杂的政治利益。因为在贸易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国内的利益冲突有时比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更具影响力。最为重要的是,政策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比其对社会效率的影响要重要得多。贸易政策的制定并不都是以国家利益为尺度,国内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通常会成为政府贸易决策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政治因素在美国的贸易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美国贸易政策的政治取向,以期对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的中美纺织品贸易之争或许有些裨益。  美国贸易政策理论综述   (一)集团利益   在竞争理论中政治学被定义为特殊利益集团之间竞争有限资源的一种关系,是“冲突的社会化”。而冲突归根结底是为了资源。“在追求和实施政治权力的过程中分配政治献金和其他政府收益”。最早研究利益集团问题是在政治学领域Bentley1908年在《政府过程》一书最早提出了集团的政治理论,认为社会的政治形态就是集团间的力量均衡,政府行为是利益集团作用的结果。利益集团作为政治产出的需求方,它们相互竞争,通过捐款、游说、向政府施压等行动来影响选举、立法等政治产出(Political outcome),争取对本集团有利的再分配政策,提高成员的福利。贸易政策的政治决策过程是一个博弈过程,最终采取的贸易政策是政治过程均衡的结果。首先,相互竞争的政党通过许诺贸易政策获得利益集团的捐献资源。其次,贸易政策被用来作为寻求政治支持的资本。各利益集团运用各种资源进行游说,进口产业集团为进口关税而游说,出口产业为自由贸易而游说。  (二)国际贸易与国内收入分配   Samuelson 和Stolper 证明了在国内要素自由流动的条件下,一个国家充裕要素的所有者从贸易中获益,而稀缺要素的所有者因贸易受损。而在国内要素不能充分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各个行业有该行业的特定要素,贸易将使出口部门特定要素的所有者受益,与进口产品竞争的部门的特定要素所有者受损,工人的损益情况视工人的消费结构和各行业使用劳动力的密集程度而定。在贸易中受益的阶层将支持自由贸易,受损的阶层将支持保护主义。Rogowski 根据Samuelson-Stolper的理论分析了贸易扩张和收缩对一国国内各阶层政治力量的影响以及由此造成的政治联盟的变动,他认为由于同一种要素的所有者具有同样的利益,国内政治联盟将根据要素所有权划分阵营。Alt 和Gilligan 则根据特种要素理论,讨论了贸易变动对不同部门利益的影响,认为,贸易会引起不同行业间的利益冲突。根据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另一个隐含假设,即多元决策假设,一国政府在决策时将会考虑到公民的偏好。尤其是,那些能够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并形成利益集团的公民的利益将会在政府的目标函数中得到更多的反映,一方面是由于政府需要利益集团在财政和政治上的支持,另一方面是由于利益集团能够更好地向政府提供有关的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三)贸易政策的形成   20 世纪70 、80 年代,对贸易政策形成的政治经济分析理论诞生。Mayer从公民直接投票的角度分析了贸易政策的形成。Hillman (1989)指出贸易保护政策是失去了竞争优势的衰退行业向政府游说的结果。Findlay和Wellisz(1982) 认为不同的利益集团会围绕贸易政策进行竞争。Magee, Brock和Young (1989)试图将政党纳入对贸易政策形成的分析,认为政党、利益集团和公众之间将在关税政策的博弈中形成两阶段子博弈精炼Nash均衡。Grossman和Helpman(1994) 讨论了利益集团和政府之间的非合作博弈,指出政府的目标函数中既包括对利益集团的特殊利益的考虑,又有对消费者大众福利的权衡。保护率取决于不同行业的进口弹性、进口渗透率以及他们是否能够有效地组织利益集团。值得一提的是,Grossman和Helpman (1995)还将他们的模型进一步推广到关于贸易谈判和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讨论,认为两国国内利益集团力量的不平衡会导致两国关税水平偏离自由贸易条件。当一国政府面临参加还是不参加区域自由贸易协议的选择时,将考虑自由贸易协议能够给本国带来的总福利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内支持或反对自由贸易协议的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当两个国家相同产业的利益集团都同样强大的情况下,他们的政治影响将不起多大作用。 
上一篇:获嘉县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论 下一篇:浅谈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