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部高校人力资源和谐管理的构建(2)
2017-03-21 01:02
导读: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目前西部高校在办学规模、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有所改善,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还不能很好地适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目前西部高校在办学规模、基础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有所改善,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还不能很好地适应西部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因而,如何运用好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是西部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在影响西部高校跨越式发展的诸因素中,人力资源是关键因素。这是因为,对于一个高校来讲是否具有跨越的资本关键就在于是否具备了核心竞争力。这个核心竞争力主要通过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科研成果数量和等级、教学质量等来体现,而它们的提高都必须依赖于一流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为此,西部高校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人力资源的和谐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为西部高校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支持和保障。
(2)人力资源和谐管理是西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西部高校的管理理念有所转变,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有所进步。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管理理念相对落后,尚未确立人力资源和谐管理的理念。西部地区很多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从事的主要是一些日常行政事务的处理工作,缺乏长远的人力资源规划和目标。二是分配制度不合理。为了稳定师资队伍,西部高校在现行的工资制度下,采取的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通过设置与教学相联系的岗位津贴和与科研相联系的科研津贴等方式拉开了员工收入上的差距。这一做法在激发了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尤其是一些高校的收入差距拉的过大,严重挫伤了青年教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业绩考核流于形式。西部很多高校没有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而是套用政府机关的业绩考核制度,使得原本规范、严肃、公平、公正的业绩考核没有成为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有效手段,没有发挥对员工工作的推动作用。四是人力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西部高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为此,加快西部高校人力资源改革步伐,实现人力资源和谐管理成为西部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3)人力资源和谐管理是西部高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构建一个整体优化、协同发展、文明有序、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是西部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和谐校园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包括教育环境的和谐、学校发展的和谐、学生发展的和谐、管理与服务中的和谐、师生互动的和谐等内容[2]。其中,人力资源的和谐不仅是西部高校管理因素和谐的重要方面,而且也是西部高校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和前提。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三、西部高校人力资源和谐管理的对策
由于西部高校人力资源的和谐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必须立足于西部高校发展的实际和人力资源现状,依据和谐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从不同层面分析和研究,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使西部高校的人力资源系统与其他系统协同发展,实现西部高校整体和谐。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思想层面上,西部高校必须变革传统管理理念,确立和谐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人力资源是高校所有资源中的第一资源,也是支撑西部高校发展的基础性资源,西部高校传统的人事管理正是忽略了人力资源的这一作用,造成了日益扩大的人力资源矛盾。为此,西部高校必须转变以“事”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中心、以人和为内容、以人的发展为主题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为构建和谐而又充满生机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奠定思想基础。
2.从制度层面上,西部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出发,对西部高校人力资源在获取、使用、开发和协调等每一个环节上的管理制度进行设计和选择,构建一个严谨、科学、稳定、和谐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保证每一项制度自身的完整性和内部的协调一致性,避免在制度设计中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具体来讲,就是要根据学校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战略,确立基于和谐思想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构建以聘任制度、分配制度、激励制度和
培训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系统,并使各个子系统之间紧密联系、有机结合、合作共生、协同发展,形成符合西部高校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