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外因素分析

2017-03-28 01:17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外因素分析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本文从我国的基
摘要:本文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条件出发,探讨了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内外因素。要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克服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诸多因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经济增长方式;国际贸易; 内外因素
  
  一、经济增长方式内涵
  
  经济增长方式是与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增长方式是由经济增长的内容、决定经济增长的各有关主要因素共同决定的。经济增长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内容,是影响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主要因素。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经济发展的途径、道路和方法、形式的总和,也是经济增长目的和经济增长手段的统一。从资源配置的角度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在经济增长中多种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或经济发展模式的含义比较接近,是指实现经济增长的途径、手段、方法、形式的总和,也是经济增长目标和手段的统一。因此,我们可以给经济增长方式定义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和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增长的方式,或简单地说,是指经济增长来源的结构类型。据此,对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解主要就是看经济增长是依靠哪些因素得以实现的问题。
  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是一对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经济增长是经济增长方式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方式就无从谈起。经济增长主要反映社会物质财富的变化,而经济增长方式则侧重于对引起这一变化因素的分析。通过对经济增长思想和理论的研究分析,不难发现,早期的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是劳动,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让位于资本积累,到了新古典增长时期又让位于技术进步,接着是知识积累、人力资本溢出等,归纳起来,劳动和资本积累投入数量的增加是粗放型增长的主要动因,而技术进步成为集约型增长的主要动力,制度则是影响经济增长直接原因的原因。我们可以归纳得出劳动、资本积累、知识积累、技术进步、经济体制等制度因素、生产率提高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和源泉,这也是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方法,是研究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出发点。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部因素
  
  1、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受到思想观念陈旧的影响。思想观念的陈旧主要体现在几个主要的方面。首先,对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尤其是一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的认识上,缺乏危机感和长远的战略性考虑。改革开放后,我们提出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方针,这是完全正确的。但国际资源不是无穷无尽的,其价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过多使用国际资源还会引发一系列国际纷争。其次,简单地把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等同起来。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内容,主要表现为发展速度和规模的扩张,而经济发展的涵盖面要大得多,还包括经济效益、人民生活实际水平的提高和科技进步以及环境质量的改善等丰富内涵。再次,没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要不要发展的问题,在认识上是一致的,但关于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
  2、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会受到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存在一般规律性。我国经济过去的发展阶段及刚刚进入的重化工业阶段决定了其粗放型经济增长的特点。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改革开放释放的巨大活力带来补偿性的、填补空白式的快速增长,粗放式增长的主客观条件都非常具备。90年代中后期开始,“买方市场”出现,供给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增长面临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的约束。政府开始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一时期增长依然保持了较高的速度。主要靠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的投资带动,国债投资基础产业带动,及产品出口的带动。地区差别显现以后。东部发达地区成为经济增长的示范者和火车头,中西部加大开发力度进行追赶,也成为经济增长强大的推动力。外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也非常重要。这一时期粗放型增长方式的特点依然没有转变。2002年下半年开始,由于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进程加快,重化工业带动下的新一轮增长正在启动。处于高增长的主导行业主要是住宅、汽车、电子通讯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这些行业拉动了一批中间投资品性质的行业,主要是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建材、化工等;以上两个方面又拉动了电力、煤炭、石油等能源行业的增长。在这种增长格局中,快速增长的行业大多数属于重化工业。要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资源、能源短缺、污染加剧的矛盾,既不能抛开重化工业阶段的规律性特点,又不能对能源、资源的大量消耗、污染的加剧视而不见。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加快产业调整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利用后发优势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全面改造、带动传统产业升级,以全新的方式和更短的时间实现新型工业化。争取在某些行业、某些项目上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老路;反过来,通过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来保障经济顺利经过重化工业阶段,尽可能地缩短重化工业阶段的时间。因而,政府决策中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凭借主观意志,而应根据发展的实际状况和阶段,尊重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树立阶段性目标。   3、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会受到经济结构的制约。经济结构就是国民经济的各构成要素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方式及其比例关系。当前在我国由于制度和政策等因素影响,生产效率在不同部门间的非均衡现象非常普遍,结构失衡问题十分突出。首先,经济产业结构比例失衡,三大产业发展不协调。第一、二产业比重太重,而第三产业比重太低。从产业结构内部联系来看农业基础不稳、生产增长缓慢、生产技术落后、集约化程度低,基础产业发展落后,与整个经济发展水平很不相称。从工业结构来看以传统技术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占较高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很低,加工业的技术含量低,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产业仍占主导地位,装备制造业的水平不高,许多关键设备都要依赖进口。服务业不发达,就不能为其他产业提供便捷、高效、质优、价廉的服务,就难以促进其他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和技术创新,从而影响竞争力的提高,并最终降低经济增长的效益。其次,工业内部的重化工业特征日益明显,阻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及人均 GDP 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将由“吃穿用”为主加快向“住行”为主转换,汽车制造、房地产等一批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关联密切的行业普遍出现快速增长态势,从而带动了重化工业部门的超常发展。而城市化和工业化都是生产要素向非农领域转移的过程,不仅人口要进入城市,资金、土地等重要要素也向城市和工业转换,能源、矿产资源的消耗量大增;这些因素明显不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成为增长方式转变的又一主要障碍。
上一篇:浅谈建筑外墙涂料的质量控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