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辉煌仍需推进改革开放(2)
2017-04-20 01:03
导读:——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在逐步向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方向推进。1978年,国务院工作部门多达100个,臃肿的管理机构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在逐步向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方向推进。1978年,国务院工作部门多达100个,臃肿的管理机构已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过多次改革,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已经逐步从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过渡到市场经济管理模式。目前,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已经减少到5个,综合经济管理部门也只剩下1个。而且,更重要的是,管理方式已从过去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的间接管理。
——面向全球的开放型经济已经形成。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城市,再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了全面开放的格局。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更是使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逐步实现了法律化、长期化、规范化。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跨国公司和世界各国商品的角逐地,中国企业和投资的市场疆域也拓展到了全球。中国正在充分享受一个开放型经济在全球化中的好处。中国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78年的0.9%上升到7%强,出口总额在世界各国的排名已由第32位上升到第3位。进出口总额与GDP之比,也从1978年的9.7%提高到2007年的66.9%。 1979~2007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9698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7754亿美元。不仅如此,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和资金被引进,提高了中国生产力水平,提高了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外开放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相互了解,密切了中国与世界经济之间的联系。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增强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二、续写辉煌仍须奋力推进改革开放
纪念改革开放30年,继续推进改革开放,需要突破一系列“瓶颈”制约。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一是外在压力减缓的制约。30年前,改革开放的外在压力是巨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逼上梁山”。一方面,从中国自身情况看,经十年“文化大革命”浩劫,封闭僵化的经济体制极大地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国民经济已经滑到了崩溃的边缘。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和自由贸易浪潮,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步形成,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面对严峻的事实,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的必然选择。可30年后的今天,13亿人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已经过上小康生活。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对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问题似乎也已不是问题。“逼上梁山”的外在压力变小了,继续改革开放的动力何在。
二是既得利益的制约。任何改革都会涉及既得利益。30年前的改革开放,影响的只是极小部分人的局部利益,因而,阻力较小。30年后的今天,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攻坚阶段,面对的是“硬骨头”,特别是行政管理改革和国有垄断企业的改革,需要政府让渡更多的直接配置资源的权力,需要让一些国有垄断企业放弃垄断地位。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则意味着将产生更多的竞争者,出现更加激烈的竞争。总而言之,“剌刀见红”式的改革开放,会遇到来自既得利益者的更大阻力。
三是认识水平的制约。由于对改革开放的总体目标和实质认识不足,对开放型的市场经济体制理解不透,一些人面对现实社会中的一系列问题,对改革开放产生了曲解,对市场经济体制产生了误读。一种情况是,将改革开放不彻底,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带来的问题归咎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本身。例如,收入分配不公,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就已经存在。目前之所以还存在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还有许多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人为限制。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最关键的是竞争机会的不平等。另一种情况是,将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须经历和面对的问题,归咎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例如,资源破坏、环境污染问题,许多发达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都曾经历过。第三种情况是,对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发生了偏差。例如,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二者之间并没有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但现在却有不少人把二者对立起来,认为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只注重效率,会影响公平。因此,要关注公平,就要减弱改革开放的力度,回到计划经济体制。这完全是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