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构建和谐社会重在遏制分配的失衡

2017-04-30 01:01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构建和谐社会重在遏制分配的失衡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 构
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诸多内容和要求。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需要建立合理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等。但收入分配关系的完善和相对公平涉及到和谐社会的诸多方面,不仅关系到构建和谐的社会结构,也关系到构建和谐的市场经济体系,还与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和谐社会的一块基石。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是要有完善的社会收入分配制度。   关键词:和谐社会,分配制度,政策建议  一、收入分配失衡是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的主要原因   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中,确实存在着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失衡”导致的“四个扩大化”。  (一)城乡失衡导致的城乡差距扩大化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体保持在同一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之间的差距也呈不断扩大之势。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相比,2003年,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高5850、6205、4629和5314元;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1.0%、40.1%、34.2%和26.5%。从全国平均水平来看,农民人均纯收入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1/3,而东部地区的这一比重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城乡收入的绝对差距比较大,其中最高的广东达8236元;西部地区城乡收入的相对差距比较大,其中最高的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其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5.2倍。  (二)地区失衡导致的地区差距扩大化   人们通常用人均GDP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2003年,我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大关,经济发展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而从地区看,当年按人均地区生产计算的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则存在非常大的差距,东部地区明显领先中西部地区。东、中、西部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6306元、7775元和6217元,之比为2.6:1.3: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上海达46718元人民币(5649美元),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最低的贵州仅为3603元人民币(436美元),前者是后者的12.9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在前9位的全部位于东部地区,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全国人均GDP的1.5到5.1倍。  全国各地区收入水平的差距也是很明显的。2003年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294元人民币(1000美元左右),其中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9个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它22个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3年全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为2841元,其中上海、北京、浙江、天津等10个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它21个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结果表明,少数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拉高了全国的平均水平,多数地区的居民收入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收入水平最高的上海,其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高达14867.5元和6653.9元,为最低地区的2.3倍和4.3倍。  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我国各地区间的人均财政收入差异更为明显。2003年其变异系数为0.71,高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0.52以及农村、城市人均收入的0.34和0.21。2003年,上海人均财政收入最高,达5179.6元,西藏最低,为301.7元,两者相差16.2倍。人均财政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数的除老的三大直辖市外,另有广东、浙江、江苏和辽宁共7个地区,而其它24个地区都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呈严重的偏态分布。  (三)收入分配失衡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化   国际上通用基尼系数来反映收入差距公平程度,并将0.4作为比较平等与否的警戒线。改革开放前,我国基尼系数小于0.2。改革开放以来,基尼系数逐渐扩大。从农村来看,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经历了由逐渐扩大到逐渐缩小,再由逐渐缩小到扩大的过程。1978年开始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年扩大,1995年达到第一个顶峰,基尼系数由0.21扩大到0.34,扩大1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扩大0.8个百分点。1996年基尼系数下降为0.32,比1995年下降2个百分点,恢复到90年代初期水平。随后差距开始逐年扩大,1999年基尼系数为0.34,恢复到1995年的水平,2000年的基尼系数达到0.35,2003年进一步扩大到0.37,比1995年的最高点扩大3个百分点。同一时期,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变化与农村居民大体一致。另据2004年全国城镇住户抽样调查结果,高收入群体人均收入为低收入群体人均收入的10倍之多,而总体趋势是继续扩大。收入差距扩大的逐年积累必然形成财产差距的不断扩大。从金融资产角度看,全国60%-80%的金融资产为20%的高收入者所占有,80%的中低收入者只持有20%的金融资产。  (四)行业失衡导致的行业差距扩大化   近年来,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同样呈扩大趋势。仅就有据可查的国有经济单位而言,2004年,平均劳动报酬较高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分别为25052元、21309元和20652元;平均劳动报酬较低的行业是: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批发和零售业,分别为6207元、10742元和10879元。差距是相当大的。从历史同期看,行业间平均劳动报酬最高与最低之比,2000年同期为2.62倍,2003年为3.98倍,2004年则进一步扩大到4.25倍。 
上一篇:试析我国房地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