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园林发展特征浅析——以法式园林的兴衰为例(3)

2017-05-02 01:09
导读:三、现代园林的发展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指出人类历史中存在着从局部的统一(分列的文明)向最后的大同(统一的全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文明
 三、现代园林的发展  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指出人类历史中存在着从局部的统一(分列的文明)向最后的大同(统一的全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文明如此,那么作为文明的一个表现形式——园林艺术同样也会显现出这样的发展趋势。在各种园林艺术的波形曲线的不断交错行进中,相互之间也产生了影响、干涉作用,结果相互叠加,作用相互影响,最后会逐渐趋同,重新形成一种新的波。这种新的波有着与前波不同的频率,但是又受到前波的影响,是前面多种不同波形曲线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新出现的波就可以被称作最后的大同,也就是全人类的文明交融。  当今,园林文化不再像过去时代里的那样只是个别少数上层阶级享受生活的一项奢侈品,逐渐变成为大众所用的一项公共必需品,而实用功能、类型等方面也逐步从只考虑人类本身转向整个自然界的协调共存。园林艺术(garden)的内涵与外延也逐步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19世纪由美国的奥姆斯特德首先提出了“景观规划设计(landscapearchitecture)”这个包容性更强的新名词,逐渐受到各国园林界的认可,并于1948年成立了“世界景观建筑师协会(IFLA)”。现代意义上的景观规划设计,是因为工业化对自然和人类身心的双重破坏而兴起并开始发展的,主要目的是协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原本不适应经济高速发展下永续利用的园林思想,只能渐渐淡出历史舞台。  以上这些都是外在原因,论及内在原因,在文明形态学的范畴内,任何一种文明都有盛衰,同时也是沿着曲线向前发展的,它的变化不仅受到相邻文明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外界媒介以及文明内部所需遵循的盛衰规律的影响。这样说来,衰败只是一种必然,转向何方的兴盛才是需重点考察的部分。当园林艺术沿着曲线波形发展到时间轴上标注着“现代”的这个坐标点时,受到外在及内在因素的影响,逐步向包容性、交融性发展,文明盛衰曲线也相互影响,逐步趋同。所以,从整个园林艺术的发展来看,各种文明所反映在园林艺术方面的表现形态不断地波动起伏,各自经历起源、生长、衰落与解体这4个阶段之后,伴随着相互之间的影响,它们波动的频率产生了共振,到目前逐渐彼此同化,走向交融与相互包容。  “景观规划设计”受到社会文化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它的发展也反过来影响社会文明的发展。正如现在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共存”的思想,其实从人类的哲学思想发展的趋势中可窥一斑。只考虑人类本身的发展并不能长久持续地发展下去,综合的思想在此刻显然比原有的思想来得更为辩证。这就是文明发展上人类认识逐渐所达到的共识,换而言之就是发展到一个特定阶段的大同。这种大同不是表现在形式上的趋同,而是表现在追求理念的趋同上,简而言之,就是内涵与外延的交叉重叠。这与所处在的全球化时代不无相关,信息、资讯、文化产品的全球化交流,自然而然会带给各个民族以强烈的冲击,而且这种冲击也是双方面的。在这种强烈冲击下的文化,就显得更具交融性与包容性。同时,交融性与包容性也是现代园林发展的大趋势。所以,在沿着文明盛衰曲线探寻到属于这个时代的坐标点时,更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住真正的时代脉搏,了解所处时代的文化特质,才能理解园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的意义,并能够追随着这根曲线继续找寻下一个坐标点,预见未来的发展走向。
上一篇:节能降耗 行政和市场两手都要硬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