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三鹿奶粉事件中的政府责任(2)
2017-05-15 01:05
导读:摇身一变,“蛋白精”成了“蛋白粉”。河北正定县由高俊杰夫妻经营的一个地下加工厂,由于没有注册,又没有营业执照,效益一直不佳,2007年9月,一
摇身一变,“蛋白精”成了“蛋白粉”。河北正定县由高俊杰夫妻经营的一个地下加工厂,由于没有注册,又没有营业执照,效益一直不佳,2007年9月,一个“客商”向其推销一种“蛋白粉”,说添入牛奶后可以提高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一笔生意做下来,他们尝到了甜头,他们明知这种“蛋白粉”有毒,却全然不顾,2008年初决定自行进行配置生产,配制的“蛋白粉”含量为25%的三聚氰胺、75%的麦芽糊精或乳清粉,几经转手流入部分奶站、奶场、挤奶厅,非法谋取利益,发了一笔不义之财,案发时该加工厂共生产“蛋白粉”70多吨,销售60多吨。随着乳品业的快速发展,奶源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顺利通过乳品公司的检测,少数奶牛
养殖场、挤奶厅、收奶场的经营者动起了歪脑筋,他们将购来的“蛋白粉”加入脂肪油、柠檬酸钠等物质,再加水加入奶中,即可提高原奶的蛋白量、新鲜度、黏稠度、脂肪含量,也可提高产品的价格,他们往原奶中添加各种物质的方法和比例不尽相同,但均含有三聚氰胺。
厂商诚信缺失。无论怎么说,事情出来了企业难辞其咎,因为企业有质量安全保障体系,有问题的原奶一经流入企业,生产加工方完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三鹿集团在2007年12月就开始收到消费者的投诉,可直至2008年5月20日才成立技术攻关小组,通过排查怀疑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7月24日将16批次婴幼儿奶粉送检,有15批次检出有三聚氰胺,三鹿集团在明知其婴幼儿系列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的情况下,并没有停止生产、销售,企业会议依然决定库存产品三聚氰胺含量10mg / kg以下的可以出售,并用20mg / kg含量的产品换回含量更高的产品,仅8月2日至9月12日期间,就生产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900多吨,销售800多吨,此时该厂还将不合格拒收的原奶转送到其他加工厂,有些生产为液态奶。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再显政府监管混乱。从事件曝光的那一刻起,一些地方政府卫生部门对此事要么遮遮掩掩,要么以质监部门正在调查之中,要么以不排除与奶粉有直接关系等一些模糊回答来托辞,一些相关部门的姿态给人的感觉像是在保护品牌、规避责任、秘而不宣。问题奶粉的出现,不仅是企业无德,亦是政府质监部门失察,奶粉由于属食品类,其产品质量的监管,至少有四个部门在做这同一件事,分别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卫生部,从表面上看,这么多部门实施综合管理,显示了政府对食品管理的高度重视,可事实上这种管理是极为无效的,多头管理造成遇到好处大家抢,遇到难题又相互推诿。再有食品管理出现如此乱象,根子在于出了问题无人担责,四年前,阜阳“大头娃娃”事件,尽管舆论给予高度关注,可相关监督部门没有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没有哪个官员受到刑事处罚,为今日的三鹿奶粉事件埋下了祸根。由于三鹿奶粉产销量连续十五年实现全国第一,被冠以“国家免检产品”,像三鹿集团这样产销量很大的企业,应该进入重点视野和工作领域中,受到严格检测,而不应该以免检蒙混过关。 三、以人为本、把好入“口”关
1.完善法规、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食品安全
三鹿奶粉事件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沉重的,这就要求国家必须建立和完善制度,创建和颁布明确的法律法规。聊以慰藉的是,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连同此前中国食品生产和加工行业出现的种种问题,最终催生了一部相对全面、成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草案)。
2.建立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
明确管理机构。对食品管理,国家应明确授权一个
行政管理机构去全程管理,建议撤并原有的多头管理机构,成立一个专门的食品安全机构,明确各领域的职能,明确企业、政府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加强对生产各个环节的监管。建立严格的管理体系,用法律手段确保各项监管得以执行,取消对食品行业的国家免检制度,尤其是重点企业名牌产品更应加强监管,重塑中国质量保证体系的威信,重塑公众对政府的公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