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新视角

2017-05-12 01:06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新视角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一、引 言     
一、引 言  
  19世纪末以来,瓦格纳(Wagner)等著名的经济学家就开始了公共支出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而后,许多学者对这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Musgrave(1969)[1]对公共支出增长模型进行了深入探讨。Arrow、Kurz(1970)[2]也在构造公共支出模型上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而长期以来,公共部门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问题在理论界一直存在较大分歧。一部分学者认为,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Barth和Bradley(1987)[3](783-792)利用16 个OECD 国家1971至1983 年数据,发现真实GDP 的增长与政府消费支出占GDP 的比例负相关。然而,也有很多学者发现,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Ram(1986)[4](191-203)利用115 个国家1960至1980年的数据对政府规模、公共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测算,发现政府消费性支出的系数为正,政府规模、公共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影响,并且这种正效应在发展中国家更显著。Barro(1990,1991)[5](407-444)通过把政府支出纳入总生产函数,在政府支出不变的情况下,其模型中资本具有收益递增性,但是公共支出与私人投资共同带来了是规模收益不变,因此认为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是正相关。此外,还有观点认为,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不相关。Kormendi和Meguire (1985)[6](141-164)利用从1961到1980年47 个国家的样本,研究了宏观经济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得出经济增长与劳动和投资直接相关,而真实GDP 的平均增长率与政府消费支出占GDP 比例及其增长率没有显著的关系。
  近年来国内学界对该问题也有深入研究,龚六堂、邹恒甫(2001年)[7]通过建立动态随机模型讨论政府支出的增长与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了政府的资本性开支的增长对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影响,经常开支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政府资本性支出与经常性支出的波动对经济增长是负影响。郭庆旺等人(2003年)[8]重点对财政支出结构进行探讨,通过对财政生产性支出和财政非生产性支出的实证分析,认为政府公共支出总规模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而政府公共支出中的生产性支出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庄子银等人(2003 年)[9]提出了“调整成本”的概念,通过对中国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由于预算外公共支出迅速膨胀,中央财政能力削弱,由此引起公共支出的调整成本急剧上升,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效应。然而,刘进等人(2004)[10]则提出不同观点,根据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得出我国公共支出、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且累积效应和相关滞后性较为明显。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三个假说对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进行简单扩展,以此建立了较为完整经济增长计量模型,并利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的方法对1991至2003年中国14个省份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来考察公共支出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提出理论分析框架,通过三个假说建立理论模型,第三部分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第四部分是结论。
  
  二、理论框架
  
  假说一:地区经济非国有化的程度越高则该地区经济增长率越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伴随着非国有化进程的发展,从集体企业的承包改制,到个体工商户,再到私有经济成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一过程也正是中国经济市场化过程的一部分。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作为资源重新配置的结果,意味着整个改革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一个使中国经济比较优势得以发挥的发展过程。同时非国有经济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逐年增加。综上,地区经济的非国有化程度越高,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快地提高地方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国有企业的组织效率,因而更快地推动地方的经济增长。
上一篇:浅议芝加哥法律经济学派观点中的价值矛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