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新视角(2)
2017-05-12 01:06
导读:假说二: 地区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则该地区经济增长率越高 对外开放表现为资本和商品的国际流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流入、进出口贸易都与地区
假说二: 地区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越高则该地区经济增长率越高
对外开放表现为资本和商品的国际流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流入、进出口贸易都与地区经济的开放程度关系紧密。地区经济开放程度的加深将使地区经济在全球经济中根据其比较优势进行分工,这是一种有效的市场资源配置。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FDI 可以增加东道国的资本积累,提高资本形成率和产出水平。
[11]而新经济增长理论则强调了资本投入和资本深化产生知识积累从而内生出长期的经济增长(Romer , 1986)。
[12](103-137)并且,FDI 则可能对东道国的产业具有技术方面的正外部效应,深化地区经济结构,提高地区经济再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
假说三:地区公共财政体制越完善则地区经济增长越快
公共财政体制的真正建立是市场经济制度成熟的前提之一。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物品。然而,如果政府对经济参与度过高,一方面政府的大量投资可能对私人部门造成“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另一方面也会降低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从而降低经济效率,并且可能带来寻租和腐败行为。
而公共财政体制要求,只有当出现市场失效的时候,政府进行市场干预造成的社会成本低于原有的社会福利损失,政府才进行经济的调控。公共财政体制能够一定程度上保证政府不去人为地扭曲经济的运行,确保经济发展达到均衡的目标。对于当今高储蓄率的中国经济,国民对住房、养老和教育的考虑使得居民消费的增长缓慢,因而政府消费性支出对内需是一个较大的补充,对经济发展有正面影响。同时公共支出对资本品的适当消费,如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对整体经济会有正的外部性。而转移性支付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社会公平问题,对经济发展起到润滑剂的作用,促进社会稳定,经济和谐发展。所以,公共财政体制的完善将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公共部门的制度约束,一定程度上规范政府行为,发挥市场机制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使经济向均衡运行,带来地区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综上三个假说,一个简单的理论分析框架基本形成。在实证分析中,我们将根据非国有经济、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和公共财政(公共支出)三个角度,设置相关变量,建立解释经济增长计量模型,从而得出公共支出(消费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真实关系。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
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以经典的索罗模型(Solow ,1956)
[13](65-94)为模型框架,本文对Y=F(K,L) 进行简单扩展,得到
索罗增长模型的生产函数说明产出取决于资本存量和劳动力,而我们把资本部门扩展为以下三种资本存量,私人部门向经济投入的资本存量K1(t);外部经济流入的资本存量K2(t);政府公共部门向经济投入的资本存量K3(t)。并且本文设定劳动部门供给为L(t) 。
结合第二部分理论分析框架的三个假说,我们根据方程(1),建立以下两个计量模型。模型将解释宏观经济因素尤其是公共支出(消费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模型1主要考察的是解释变量公共支出(GE)对被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影响。模型2中,我们将公共支出分解为消费性支出(GPE)和转移性支出(GTE),主要考察它们与被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相关性。两个模型均采用对数-对数模型,主要描述的是变量之间的相对变化,即解释变量每变动一个百分点,被解释变量将会变化几个百分点。模型中的变量都作取自然对数的处理。
模型1:lnGDP=β0 β1lnPR β2lnFDI β3lnTIE β4lnGE β5lnL ε
模型2:lnGDP=β0 β1lnPR β2lnFDI β3lnTIE β4lnGTE β5lnGPE β6lnL ε
模型中GDP指地区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用以描述经济增长。PR指地区经济中非国有经济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例,方程的系数用以描述私人部门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FDI指外商直接投资额,TIE指进出口贸易额,两者的方程系数用以描述外部经济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GE指政府部门的公共支出,GPE指公共支出中的消费性支出,GTE指公共支出中的转移性支出,三者的方程系数用以说明公共部门支出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相关性。L指各地区经济中
就业人口数,用以描述劳动部门的供给。ε为计量方程随机扰动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