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4)
2017-06-21 01:03
导读:不同级别的政府对待城市问题的视角有很大的差异。由于政府代表的利益不同以及基层政府的局限性,对同一城市竞争力的判断可能不相同,即便相同,也
不同级别的政府对待城市问题的视角有很大的差异。由于政府代表的利益不同以及基层政府的局限性,对同一城市竞争力的判断可能不相同,即便相同,也可能会采取不同的策略。虽然城市竞争力模型中考虑了政府要素,研究结果也可为政府服务,但是不同级别政府的职责不同,对城市竞争力的态度和需求也不一样。应结合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以及不同政府的权限研究城市竞争力,修正城市竞争力理论,服务于不同级别的政府。
(三)研究目的的单一性
目前的城市竞争力研究尽管采取的方法或者评价的指标体系存在着差异性,但其研究的目的却是一致的:为提升城市竞争力谋略。
若将市场竞争与城市竞争的结果加以比较,就会发现市场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企业因竞争力不强而破产,最终被其他企业所替代,而城市竞争却从未出现类似的结果。我国目前存在许多城市的发展陷入困境,这类城市中多半是资源性城市,由于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恶化以及区位的原因,城市转型困难。反思在当初城市幼年成长期若能采取适当控制引导措施,就能避免今后的问题。这对当今资源富集地区城市竞争力评价乃至城市选址布局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目的直接影响着城市发展策略。市场竞争的结果以及现实城市的困境说明城市存在与企业类似的两种结局:继续存在或消失(搬迁可合并),这说明提升城市竞争力不是城市竞争力研究的惟一目的,提升城市竞争力对策也不是城市竞争力评价后给出的惟一方案。
五、启示 综上所述,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在城市竞争力研究方面,围绕城市的竞争机制、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以及城市竞争力评价等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在一些主要的方面正趋向达成共识:城市竞争是财富(或价值)及其增长的竞争,但它又包括多个层面;评价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必须建立一个令人信服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框架,不能随意抽取指标进行组合;城市竞争力的许多关键指标是软指标,即问卷指标:既要研究城市竞争力的表现,又要研究构成要素。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但是在以下3个方面尚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1)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新知识经济背景下城市竞争的机制。(2)在城市竞争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城市的竞争机制及影响城市竞争力的因素,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3)对城市竞争力空间效应的分析,包括全球层面、区域层面、城市层面的效应分析,为不同级别的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于涛方.国外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J].国外城市规划,2004,(1):28—34.
[2]王勇,杨新海.国内城市竞争力问题研究综述[J].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4.,(1):62----66.
[3]胡永红,张沛.我国城市竞争力研究的现状评析与创新思考[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4,(1):104--108.
[4]王爱君.城市竞争力的微观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4,(1):51--53.
[5]于涛方,李那.论城市竞争的空间效应[J].规划师,2003,(9):34--36。
[6]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与基础设施关系的实证综述[J].中国工业经济,2002,(5):62---69.
[7]黄旭成,唐礼智.城市竞争力理论浅析[J]。福建地理,2001,(2):20--23.
[8]宁越敏,唐礼智.城市竞争力的概念和指标体系闭,现代城市研究,2001,(3):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