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部分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2017-06-29 01:02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内蒙古部分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及启示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内蒙古部分地区建设“
内蒙古部分地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特别是在发展现代农业、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以及促成土地合理流转、催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工业反哺农业等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开始走上了一条既符合当地实际又顺应世界潮流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与推广价值。由于内蒙古部分地区示范基地建设、现代农业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难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很好地研究、解决。
一、内蒙古部分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做法
2007年以来,内蒙古鄂尔多斯等部分地区主要按照“水、田、林、路、机”五配套的标准和农业生产经营“五统一”的要求,进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其主要做法可以归纳为:
(一)对土地进行整合和整理
所谓土地整合、整理,是在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框架内,在保障农民权益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对土地进行集中连片的平整开发和调整,将农民手里自然状态的土地变更为土地账册中抽象的土地;然后通过合理、合法、有偿流转农民承包的土地,使其集中到种田能手和农业大户手中,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为机械化作业、节水灌溉及解放劳动力创造条件。目前,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区土地整合、规模经营的实施主要是按三种模式进行的:一是公司化模式,即当地种田能手或大户成立农业生产公司,租赁当地农民的土地,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或是进行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租赁某村、某嘎查的土地,建设自身的原料生产基地。二是农机服务队代耕模式,又称农机合作社模式,即农机队与农户之间签订代耕协议,农机队承包规模经营区域内农业产中的全过程,年终与农户按照协议分成收益。三是农民合作社模式,即数户农民自动联合,把农田连成一大片,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二)建设高标准的节水灌溉系统
根据当地水土条件,主要选择三种节水灌溉系统的建设模式。其一是沿河灌区模式,即通过“水权置换”等兴建高标准的节水改造工程,衬砌农田的干、支、斗、农四级渠系,在黄河等沿河灌区建设“农田、灌溉渠系、防护林、农田作业路、排水渠系、农机”六配套的现代化农业基地。其二是喷灌模式,即大力推广和应用喷灌设施,引进美国维蒙特等大中型喷灌机和小型喷灌机,建设高标准的喷灌节水农田。其三是管灌模式,即在管灌区修建地埋管道引水系统,建设高标准管灌节水农田。
(三)建立农机服务队
在对土地进行整合和整理、建设高标准节水灌溉系统的基础上,组建大型农机服务队,积极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其组建方式主要有两种,即由农民中的农机手组成农机服务队和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农机服务队。农用机械购置由农机队和政府各投资50%,农机队进行有偿服务,服务价格由政府核定。在农业生产季节,农机队必须服务于该农机队所属服务区域;非生产季节,可以承揽其他业务。每个农机队的服务面积初步设定为5000亩或以上。
(四)推广和应用一系列配套性的农艺措施
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区内,实施良种推广、模式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应用及现代化农业管理等一系列配套性的农艺措施,按照“统一
作物种类、统一机耕播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灌溉、统一机收”的要求进行农业生产经营。同时,对项目区内的农民进行有计划的技术、技能
培训,大力培养现代农业科技明白人。
(五)有效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土地规模化经营、机械化作业解放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所以有效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也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工作。转移剩余劳动力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从事第二产业,农业剩余劳动力到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筑企业或
工矿企业当工人;二是从事第三产业,农业剩余劳动力到城镇从事第三产业或在当地做经纪人、农机手等;三是农业内部转移,即种植业剩余劳动力从事
养殖业或农民到当地农业生产企业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