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职能转变的成本—收益分析:基于地区间的(2)
2017-08-04 01:17
导读: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所产生的成本则就是公共服务支出成本。其中,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成本和提供公共服务成本构成了政府支出的总成本。 在明确了社会
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所产生的成本则就是公共服务支出成本。其中,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成本和提供公共服务成本构成了政府支出的总成本。
在明确了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各自的收益和成本含义之后,就可以给出一个计算一年期内不考虑货币时间因素的收益和成本公式。把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效益和公共服务效益分别占GDP的比重来分配权数,以对二者的效益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政府的平均效益,同时以二者的投入占政府直接支出的比重来分配权数,将二者的成本进行加权平均得出政府的平均成本,最后用计算得出的平均收益除以平均成本,便得到政府行为的成本—收益比率,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b代表收益,x
1代表公共产品的收益,x
2代表公共服务的收益,GDP为国内生产总值,c代表成本,y
[1]代表公共产品提供时产生的成本,y
2代表公共服务提供时产生的成本,y代表总成本,为y
1与y
2之和,r代表用成本—收益比率衡量的政府职能转变效率。
对于公共产品的收益x
1,邹治平、郭鸿懋
[11]认为应该用公共产品建成后周围地价的变化来代表,若地价上升,则可以说该项政府公共产品的支出是有效的,在本文我们用各省市商品房的销售总额来度量;对于公共服务的收益x
2,邹治平、郭鸿懋
[11]主张用源自域外的投资额来代表,用各省市所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FDl)来度量;对于公共服务的成本y
1,用各省市文体广播、教育、科学、卫生的财政支出来衡量;而对于公共产品的成本y
2,则用各省市总财政支出减去广播、教育、科学、卫生的财政支出来衡量。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政府职能转变的成本—收益分析
根据以上对政府职能转变所发生的成本和收益的量化,采用公式(1),使用中国大陆30个省份从1994~2003年间的数据来计算成本—收益率,
[17]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得出的计算结果来看,政府职能转变效率较高(比值超过1)的省份大都集中在东部沿海一带,而广大的中西部内陆地区,这一比率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地区,大都在1以下。为进一步清晰地那俄展示出各地区在改革期间政府职能转变效率,我们将30个省市按东部、中部、西部进行归类,分别计算这三大区域政府职能转变效率的频数分布,见表2。
从表2整理的结果来看,若按照东、中、西三区域划分改革期间(1994—2003年)政府职能转变效率,东部地区这一比率主要集中于0.5—1‘5之间,占其样本数的66%,其中最密集的组是1.0~1.5,占其样本数的35%;中部地区最密集的组是0.2—0.3,占全部样本数的43.3%;西部地区最密集的组是0.12~0.24,占其样本数的33.3%。因而,从整理后的频数分布结果来看,三大区域政府职能转变的成本—收益比率就已经非常清楚了。其中,东部地区政府职能转变的效率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最后则是西部地区。由此可见,东部地区政府改革是最富有成效的。
四、政策建议
为加速政府职能转变,建立高效政府,各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应从以下方面人手:(1)提高公务员待遇。只有提高公务员的福利水平,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行贿受贿现象,稳定公务员工作心态,建立廉洁效率政府。(2)适当扩张政府规模。转型期的政府改革就是要求政府职能重新界定,政府职能的重新界定就是要求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有效率,而规模经济则有助于效率的提高。(3)加强对外开放。区域对外开放的增强,必然带动政府对外信息交流的加速、提高政府行政透明度,由此,通过建立政府—市场的信息交流反馈机制来指导政府改革方向。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注释:
①“3E”指的是评估时所注重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lency)、效果性(Effectiveness),详见张小玲的(目外政府绩效评估方法比较研究)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