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资本与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
2017-08-04 03:46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组织资本与国际服务贸易比较优势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文章引入组织资
摘要:文章引入组织资本这一更为抽象的高级生产要素,以经典的比较优势理论,把企业的组织问题纳入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框架内,以解释发达国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问题:在经济学逻辑上将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与企业的组织问题沟通起来:在服务贸易领域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的来源除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之外,还包括组织资本这一更抽象的高级生产要素。发展中国家要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化,也要注重组织资本的积累。 关键词:生产要素;组织资本;服务贸易:比较优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成为国际经贸活动中十分活跃的部分。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领域存在着重大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总量和高端服务贸易领域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对此现象,许多经济学家已从要素密集度、人力资本、竞争优势等角度来解释,本文在经典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引入组织资本这一更为抽象的高级生产要素,拓展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来源,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不平衡这一问题做一初步探讨。
一、传统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及存在缺陷
1817年,李嘉图在《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以后,这一理论不断得以充实和完善,成为经济学家研究国际贸易的逻辑起点。赫克歇尔和俄林所提出要素禀赋论,在假设各国同种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的情况下,一国的比较优势的产生取决于各国或各区域生产要素相对禀赋的差异,以及不同商品生产要素使用密集形式上的差别。在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中,生产要素一般只包括普通劳动力、资本与土地。舒尔茨与贝克尔提出和论证了人力资本理论后,把人力资本列为新的生产要素,用来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比较优势的文献日益增多。舒尔茨(Schultz,1964)用人力资本的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一国的对外贸易类型。卢卡斯(Lucas,1988)以阿罗干中学(Learning-by-doing)模型为蓝本,建立了人力资本积累模型,把国际贸易引入人力资本积累模型中。杨小凯和博兰(1991)从专业化和分工的角度拓展了贸易内生比较优势的分析。格罗斯曼和麦吉(2000)从人力资本配置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服务贸易领域,由于普遍认为服务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一种具体形式,而且服务贸易中也存在着比较优势,因此大多
数学者认为人力资本与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关系同样也适用于人力资本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之间。萨皮尔(A.Sapir,1983)认为物质资本丰裕的国家在运输服务贸易上拥有比较优势,而人力资本丰裕的国家在保险和其他私人服务贸易上拥有比较优势。发达国家由于充裕的物质和人力资本,因此在服务贸易上拥有总体的比较优势。格雷.贝克和哈罗德.米瑟(1990)进一步提出,除了劳动力和资本的比较利益外,人力资本这一服务产品所独有的生产要素是决定服务比较优势的最主要因素,人力资本水平高低决定了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密尔文(1989)认为,现代服务贸易是以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为主,而人力资本是通过教育、培训以及研究与开发获得的,因此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取决于一个国家提供教育、培训和研究与开发等基础设施的能力。同时,他们都认为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具有动态性,因为人力具有流动性,并且可以通过教育、培训等取得,随着发展中国家高级生产要素的积累,也可以在这些要素密集度高的服务业部门取得比较优势。
总之,从现有的讨论服务贸易比较优势的文献来看,大都在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来解释不同服务贸易部门的比较优势。认为服务贸易的生产中包含着三种要素:第一。体力要素,主要由非熟练劳动力(一般劳动力)提供;第二,物质资本,对于运用先进技术设备的服务,如电讯、数据处理,以及对技术不很先进但传统上依赖于资本设备和基础设施服务,如公路海洋运输等,尤为重要。第三是人力资本要素,已叙述相关研究。这三种要素决定了服务价值的大小,从而也决定了某个国家在这种服务项目上有无决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