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的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
2017-08-05 01:49
导读:指标体系的建立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本文根据产业集群的特征和现有指标统计的实施情况,给出以下几条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指标体系的建立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本文根据产业集群的特征和现有指标统计的实施情况,给出以下几条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1. 目的性原则。该指标体系的建立应该符合研究的目的,所选取的指标能够科学客观的评价出产业集群质量,观察到产业集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由此探索提高产业集群市场竞争能力。
2. 系统全面性原则。该指标体系必须能够完整地多角度地反映产业集群的综合水平以及发展状况,并且评价目的和评价指标构成一个层次分明的整体。
3. 通用可比性原则。该指标体系必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即设立的指标能反映不同类别、不同行业的产业集群的共性和特性。该指标体系所选用的指标应适应于不同的产业集群,且指标的口径必须一致,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的结果客观、合理。
4. 简明可操作性原则。该指标体系必须能明确反映出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之间的支配关系。并且指标体系的大小要适宜。因为指标体系层次过多,条目过细,将会在细小的问题上纠缠不清;指标体系层次过少,条目过粗,则不能完整的体现产业集群的综合水平。指标体系中所选用的指标要有可靠的数据来源,或者可以进行实际的计算和评价。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提供给不了解指标体系建立过程的人操作使用。
5. 动态发展性原则。该指标体系必须具有发展性,可以根据具体产业集群的特征及产业集群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可以灵活应用。同时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不同评价目的动态的生成不同的子评价体系,以满足不同需求。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 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的基本思想是基于集成论的产业集群诠释。在集成论的基本范畴中构成集成体或集成关系的基本单位是形成集成体的基本物质条件,称为集成单位。反映集成单位的内在性质因素称为质参量;反映集成单位外部特征的因素成为象参量。以这一概念为起点,我们建立的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均围绕上一级指标的质参量和象参量两个方面做出描述。
此外,产业集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的评价项目的指标权重是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分别确定。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T·L·Saaty创立的一种系统分析与综合评价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分析、政策评价和工业外贸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将决策者的主观判断与偏好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方法,能够比较准确地确定综合评价模型的权重。我们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重的主要原因是:首先,这种方法可以淡化指标权重设置的主观色彩;其次,它可以解决指标权重设置中的标度和排序两大难点。在层次分析法中一般要采用标度来衡量指标的重要程度以及决策者的偏好程度,该标度方法的认知
心理学基础是对事物直觉的层次剖析和比较,从人的思维分辨率和知觉的灵敏度看都是合理的。
1. 指标权数的确定。
(1)判断矩阵的建立。首先,根据模糊
数学理论,采用1—9标度法,把抽象的理论判断转为定量化(如图1示)。然后,采用专家评分法(Delphi),要求专家依重要性程度不同对一级指标层的各指标重要性分别赋值。得到以下对比矩阵。
中国大学排名
(2)判断矩阵求解及一致性检验。
根据一致性指标公式CI=λ
max-n/n-1,计算得一致性指标C.I.=0.138 55
注释:
①三级指标共84个(从略)有需要可以与作者联系。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论.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208-292.
2.Michael E.Porter.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Harvard Business Review,Nov/Dec 1998,76(6):7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