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容、实现途径及措施(2)
2017-08-05 05:33
导读:第二,实施思路。紧紧抓住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质,节约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积极营造农业循环经
第二,实施思路。紧紧抓住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质,节约和保护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积极营造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以农林生物资源产品的两个高端市场为牵引力,一个是发达国家的出口市场,另一个是国内高收入人群的卫生食品市场。抓住农产品和食品供应链上的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农产品生产的龙头公司,另一个是超市,提倡清洁生产,发展绿色食品,创建农产品和食品安全品牌,加强监督管理,以此带动广大农户逐步实施清洁生产。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积极性。总结、鼓励、宣传、表彰、扶持一批农业循环经济的典型地区、典型企业,建设一批农业循环经济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鼓励支持引进、推广、研发一批农业循环经济技术。
二、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实现途径
按照3R原则,根据农业生产中劳动过程与植物、动物生长过程紧密结合的特点,针对农林生物资源生产及加工系统各个环节,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实现途径主要有下面六个方面。
(一)土壤、耕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耕地可持续利用,实际上就是耕地循环高效利用,既要求土地资源与人口之间取得平衡,勿使土地负担过重,降低人的生活质量,又要求高效率地利用每一块土地,使其发挥较大的效能。主要任务有:一是建设基本农田,启动“沃土工程”,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实行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三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对旧式村镇实行改 造,减少耕地的浪费,建设集约利用土地的新村镇。
(二)水资源保护与节约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加大节水工程建设力度。提高
水利工程的运行调度水平和供水保证率,改进农业灌溉方式和
作物灌溉制度,点面结合,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节水灌溉技术水平和灌溉效益。改善末级渠系供水条件,理顺末级渠系供水管理体制和价格机制。因地制宜,加大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积极推广旱作作物,特别是在缺水地区开展耐旱品种和作物的种植,同时加大支持选育适合本地区的优良旱作品种的力度。
(三)控制和减少化肥、农药、农膜等的危害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必须控制化肥、农药、农膜等的使用,减少有害物质在土壤、水体和农产品中的残留。
一是加强农业清洁生产和环保工作的宣传和教育。二是控制和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三是 控制和减少农膜残留,建立农膜回收机构组织。四是加大地方立法和政府对农药市场的整治工作力度。规范农药工厂生产标准检查工作,扶持生物农药生产、开发和推广应用。五是完善农林产品残留的监测与公示制度。全面推行农药残留监控和检测制度,以大中农业企业、生产基地、大中型农产品市场、超市和出口为重点,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化肥、农药等残留监测系统。 (四)加强农业龙头公司发展清洁生产的扶持工作
清洁生产是农林生物资源循环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体现的是预防为主的环境战略,改变了传统治污的做法,即在生产的结束阶段才来治理污染、处理废料,它强调从生产的开始就注重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并把这个原则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清洁生产促进法》中规定,农业生产者应当科学地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和饲料添加剂,改进种植和养殖技术,实现农产品的优质、无害和农业生产废物的资源化,防止农业环境污染。龙头公司是农林生物资源产品供应链中的一个核心环节,它上联广大农户,下接市场。龙头公司实施清洁生产,必将带动众多的农户参与清洁生产,从而加快农林生物资源循环经济发展的步伐。有必要进一步采取措施,促进龙头公司发展清洁生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五)加强出口和超市环节上农产品农残的检查监测工作
农业生产面广,经营主体规模小,生产者人数众多,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劳动者素质不高,农产品流通渠道复杂,不同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要求差别大。同时,各级政府由于财政能力的限制,一时也拿不出足够的钱来支持农业全面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因此,要求农业全面实施清洁生产的时机不成熟,也不现实。但处在农产品供应链上的两个关节点,出口和超市上的顾客和消费者却对农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有较高层次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求吃得饱、吃的便宜,而且要求吃得好、吃得安全和生态。这样也就给农产品出口商和超市为提供低农残、或者无农残的农产品带来了动力和压力。而各级政府也可以集中力量抓好出口和超市上的农产品农残监测工作,促进农业清洁生产的发展,保障食品安全。也就是说,加强出口和超市环节上的农残监测工作,对提倡农业清洁生产、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