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容、实现途径及措施(3)
2017-08-05 05:33
导读:(六)加强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工作,重点突破技术自主创新 第一,引进、吸收、推广重大产业化技术,持续提高农林生物资源综合开发能力
(六)加强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工作,重点突破技术自主创新
第一,引进、吸收、推广重大产业化技术,持续提高农林生物资源综合开发能力。加强技术 集成和配套,重点引进、推广主要农林生物资源先进的加工、精深加工技术装备,发展农林生物资源加工剩余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促进农林生物资源新兴产业发展,为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技术支撑。
第二,推广、应用、普及监测检测技术,保障食品安全,发展清洁生产。鼓励使用清洁生产 技术与设备,装备农林生物资源产品及农林生态系统监测技术,发展以绿色食品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和循环经济为理念的清洁生产。
三、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孙鹤等: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容、实现途径及措施第一,学习宣传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知识。在农业生产加工和生物资源开发中大力宣传循环经济思想,普及循环经济的知识,让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成为干部、农林及加工企业和农民群众的共识。
第二,制定鼓励引进、推广、研发农业循环经济技术和设备的政策、措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关键在于技术。在科研和推广项目的资金安排上优先考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对于使用或者引进技术设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生产项目,在项目审批立项、用地、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与支持和优惠。
第三,加快和完善农业清洁生产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和绿色食品生产规程的制定工作。如农业生产资源——土壤、水体中基本的
化学或者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残留限度、农林清洁生产农艺要求,如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和食品的生产规程,农林及加工产品中农残限度以及“沃土工程”标准等等。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第四,加快和完善农业生产资源和农产品农残检测监控体系建设。为了及时掌握农残控制状况和变化,有必要使农残监测经常化、制度化。建议以各县的农业技术服务部门为中心,在农村地区建立监测点并形成网络,展开土壤、水体和农产品的农残监测工作。
第五,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为了调动各级政府促进农林生物资源循环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有必要制定农林生物资源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作为考核各地政绩的依据。农林生物资源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包括如下方面:环境资源保护,农残排放,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节约,资源利用程度。并可考虑适时启动绿色GDP县域核算试点工作。
第六,加强和改善政府协调和服务功能。改革各级层层管理、方方面面审批的企业和产业管理体制,简化办事程序,简化企业创办或者立项审批手续,营造农林和生物资源利用及加工企业和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政策性和制度性环境。
第七,加快土地使用权、农用水权、
林业产权改革步伐。加快资源产权明晰化改革,是建立保护资源、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长效机制。合理的资源产权结构是合理的资源价格形成的基础,只有把无价的资源变成有价之宝,才能达到从根本上实现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对于林权方面,在明确划分公益林、商品林的基础上,建立公益林补偿制度,对商品林尽快落实并保障农民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处置权,充分调动林农植林、养林、护林、用林的积极性。尽快改变林业大资源、小产业的状况。建议扩大商品林的采伐指标,建立弹性采伐指标制度,多育林、多有林、多采伐,在一个区域内,育的林越多,拥有的成林越多,则采伐指标也越多。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第八,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和财税支持政策。系统地制定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政策、税收政策、补贴政策、产业政策等。建议把利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中的废弃物、闲置资源和未充分利用资源和副产品作为基本生产原料的生产项目列为产业优先重点支持类别,利用它们对进行再开发生产的产品和企业给与免除所得税的待遇;对于实施清洁生产的农林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绿色食品加工生产企业、生物资源开发企业等列入优先发展类别的企业,给与减免所得税一半的待遇,其中的新建企业和新开发产品享受3年免税的待遇。对于生物能源项目,在国家燃油、电力价格市场化改革还没有到位,成品油生产国家补贴还未取消之前,由于生物燃油和电能生产成本较高,可以考虑由财政适当给与价格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