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
2017-08-06 05:26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论我国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摘要]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地将经济效
[摘要]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可以有效地将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三者结合起来,既促进了地区经济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又维护了生态平衡,对我国旅游产业向深层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态旅游旅游产业发展
一、生态旅游的基本含义
生态旅游一词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并在1986年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被正式式确认,并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它的基本含义是指以
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以保护资源,特别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资源利用的持续性、促进环境保护及宣传教育,提高资源和环境的管理水平为基本特征的新型旅游。
可以说,生态旅游的产生是人类认识自然、重新审视自我行为的必然结果,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最值得推广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与传统的旅游活动相比,生态旅游的重要意义在于游览地区的生态环境、民族风俗和传统文化能得以完整保存。对于游客而言,参与生态旅游不仅可以领略各地的原始风光和原汁原味的民族风俗和民族文化,而且还能使当地的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现状
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是生态旅游,年增长率达25%~30%。据世界旅游组织估算,全球用于生态旅游的花费每年增长20%,相当于整个旅游业平均增长率的5倍左右,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就我国而言,生态旅游在旅游业中的比重也在迅速增加。衡量生态旅游的发展状况,首先要看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情况,因为自然保护区是生态旅游发展的主体。自然保护区代表着地球上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等,有着尽可能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程度高,生态旅游价值大,是开展生态旅游的最理想地段。截至2001年底,我国已建立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1551个,总面积 1.3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2.9%。其中50%以上的保护区从旅游中获取收入,保护区中的旅游收入已占所有创收总额的大多数。但是,我国的生态旅游起步较晚,管理上尚无系统成型的体系,与世界上通行的生态旅游标准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主要表现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1.规划滞后。生态旅游不同于其他旅游产品或旅游方式,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多重目标的统一。因此,生态旅游的规划设计十分重要。只有通过科学的制度安排和机制设计,才能使多重目标协调统一起来。当前,我国生态旅游规划工作还比较滞后,特别是规划理念、专业化水平和规划深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需要进一步借鉴和运用国际上发展生态旅游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2.投入不足。发展生态旅游,需要相应的保护性投入,需要有科研、管理队伍的跟进,需要建设相应的交通、通信和装备等保障设施,对环境整治也有特殊的要求。这些方面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投入。在一些地域偏远、经济欠发展的地区,支撑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匮乏更为突出,更需要政府大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