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主导国际贸易中的技术生命周期
2017-08-08 04:02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跨国公司主导国际贸易中的技术生命周期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摘要:随着跨国公司战略目的的全球化、信息的全球流通以及科技进步使研发速
摘要:随着跨国公司战略目的的全球化、信息的全球流通以及科技进步使研发速度加快,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技术成为跨国公司取得竞争优势的有利武器。在雷蒙德·弗农教授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将国际贸易中的技术生命周期分为:新技术的研发阶段、新技术的水平扩散阶段和新技术的垂直转让阶段。为了保持在国际贸易中技术创造与技术扩散领先于国际水平,中国的跨国公司应该在处于绝对劣势的条件下,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专注于自己所具有比较优势的环节。 关键词:产品生命周期;技术生命周期;核心技术;技术创造链条
一、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综述
1966年,弗农以《产品周期中的国际贸易与投资》一文奠定了国际产品周期理论的基础。该理论以美国为例对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美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人均收入高,但劳动成本也高,其既有产品创新的强烈动机,同时也面临劳动成本上升的压力。这一特点就决定了美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特点——本国创新、国际化生产。但究竟何时在国内生产、何时出口以及何时何地在国外生产,这就取决于产品的周期。他将产品周期从该产品进入市场时起划分为三个阶段:成长阶段(即创新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第一阶段是创新国(比方说美国)对某一种产品的出口垄断时期;第二阶段是其他发达国家生产者开始生产这种新产品的时期;第三阶段是外国产品在出口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时期并最终成为该产品的净进口国。由于技术模仿时滞的存在,以及各国比较优势的差异,使得各类国家在新产品的生产以及市场占领方面出现了时间上的差距。
但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跨国公司战略目的的全球化和信息的全球流通,以及科技的进步使研发速度加快,也就是说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了。在这种情况下,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似乎有些过时了,跨国企业越来越以全球市场为导向,在日益缩短的产品生命周期中对资源进行有预见性的开发,以产品为导向的、被动式的跨国经营理论,已走到了尽头。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分析框架以及理论前提
弗农教授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是本文研究的起点。本文的分析框架是相对于弗农教授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而设定的。弗农的理论是以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存在为理论前提。基于当代的经济生活中国家地位的下降以及跨国公司操纵地位的形成,我将分析框架设定为以跨国公司的个别投资行为为理论背景。因此,首先需要提出几个相关的假定:第一,国际市场是由若干跨国公司竞争而形成的寡头垄断结构,其他小公司被纳入跨国公司全球组织生产、采购、销售的链条;第二,各家公司尽管实力不同,但都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比方说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第三,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国际化,跨国公司子公司的多国分布和本土化,国家间的技术模仿时滞趋向于零(在跨国直接投资发展迅猛的时代,波斯纳的技术模仿差距理论不再适用);第四,国际贸易全部由跨国公司之间完成。
三、理论模型以及经验实证
在上述假设前提下,笔者认为,可以从单个跨国公司以及跨国公司集团的角度来理解技术生命周期,而不是从国家背景出发来考虑新产品在不同国家阶梯生产的现象。下面再分成几个部分来阐述:
1.跨国公司的三大层次
按照跨国公司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当然,这种分类并不是说这公司仅仅是在哪一方面出色,而是说明相对于其他领域在该领域更具有优势。第一层次是具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