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流动性问题研究:过剩抑或紧缩(3)

2017-08-08 06:39
导读:一般而言,流动性过剩同资产价格呈现正相关性,当微观主体预期资产价格还会下跌时,出于风险规避的需要,微观主体通常会调整其资产组合结构,增加

  一般而言,流动性过剩同资产价格呈现正相关性,当微观主体预期资产价格还会下跌时,出于风险规避的需要,微观主体通常会调整其资产组合结构,增加货币和债券这两种相对较为安全性资产的需求,降低股票和房地产等非货币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的需求,非货币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向货币资产向转移的结果必然是资产价格的下跌。2008年初至今,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走势已经验证了中国投资者资产配置行为变化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紧缩的严重后果,特别是在资产价格泡沫破后,资产价格的大幅度缩水导致投资者不断地降非货币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同时增加货币资产,进一步恶化了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从目前的外部环境看,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不止,金融海啸在各国之间快速传递,投资者的信心极度脆弱,而中国股市在经历了接近70%的下跌后更是人心涣散,尽管政府出台了一些救世的利好人仍无济于事,市场仍旧跌跌不休。在中国投资者的信心没有得到有效的恢复的前提下,投资者资产配置的行为就不会停止,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也就难以得到增加。从目前的情势看,投资者信心恢复尚待时日,因而,金融市场流动性寒冬也不会很快过去。
  
  三、缓解中国流动性失衡的思路
  
  1.降低双顺差,特别是经常账户顺差是治理宏观流动性过剩的核心
  如果不能有效地降低贸易顺差,那么意味着外部输入的流动性将会长期内存在,同时,顺差带来的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会导致热钱过度的流入,从而为国内流动性治理带来更大的困难。尽管短期内尚可以通过货币冲销化解过剩的流动性,但是,长时期的货币冲销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问题,必须要采取多种措施缩减经常账户顺差,诸如汇率升值、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内需、取消对进口的不合理限制和鼓励企业外海直接投资等都是可以采用的方式,且不可指望完全通过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来解决顺差问题,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解决经常账户顺差是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否则,外需的快速下降尽管会迅速地解决国内宏观流动性过剩问题,但是,对中国经济产生过度的紧缩效应也是不可忽视的。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2.加强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
  尽管这同国际资本向自由流动方向发展的潮流相悖,但是,在现阶段中国资本项目尚且没有实现自由兑换的前提下,对于资本流动严加监管也不为过。况且,如果我们不好好利用资本管制这道长城,而任其损毁、坍塌,那么中国现存的资本管制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因此,要充分利用资本项目没有实现自由兑换这一契机,对资本流动严加监管,特别是针对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尤为必要,其实质是起到堵住外部流动性输入的作用,即堵住境外热钱向国内金融市场的过度流入,从而为国内宏观流动性过剩减压,不过,这是以不损害合规的资本流动为前提的。尽管对资本流动施加监管可能会造成一些效率上的损失或者额外增加相应的管理成本,但是,同减少国内流动性输入,进而减轻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冲击来比,这样做是值得的。
  3.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为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
  尽管央行在不到两个月内实行了三次降息的举措,但是,这对于银行流动性提升没有太大用处。价格型货币政策更多是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成本,并没有增加银行体系的可贷资金规模。在银行系统流动性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利率降低只会增加信贷市场的扭曲,信贷配给的歧视现象将会更加突出,微观系统的流动性紧缩也不会得到改善。因此,货币政策应该考虑数量型工具的使用,这样才会真正地缓解银行系统的流动性紧张状况,从而发挥出银行系统货币派生的功能,为微观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当然,这可能要冒国内通货膨胀抬头的风险,不过,在国际市场资源类商品价格大幅度下跌的外部环境下,国内通胀复燃的概率相对较低。
  4.加快农村金融的发展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上一篇:关于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思考 下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制度建设应关注的几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