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动性问题研究:过剩抑或紧缩(4)
2017-08-08 06:39
导读:自从2006年农村金融机构试点以来,已有61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预计到2008年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将超过100家,但是,这一速度和规模是远远滞
自从2006年农村金融机构试点以来,已有61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预计到2008年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将超过100家,但是,这一速度和规模是远远滞后广大农村地区对于金融的需求。因此,下一步的重点考虑扩大农村金融机构试点范围,并大力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金融机构,以满足农村不同形式的金融需求,同时,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农村金融发展给以支持和倾斜,以确保农村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就是要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政策扶持,如果完全指望银行系统向中小企业倾斜,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是没有出路的,毕竟,商业银行是不附带政策性银行的义务。
5.保持金融市场稳定、恢复金融市场信心
近期股票市场下跌已经到了难以用估值理论解释,可以说是非理性下跌,这不仅来源于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也来源于国内金融市场的信心丧失。因此,管理层必须要出台实质性措施来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诸如汇金增持三大银行的举措,虽然雷声大,但是雨点小,这样的救世政策应该谨慎推出,它不仅没有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反而导致投资者信心更加涣散,以及增加了投资者对政府的不信任。相反,政府应该加快推出股市平准基金,明确表明政府对股市的态度,即在股市非理性下跌阶段,坚决出手干预,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同时,对广大投资者关心的大小非问题要尽快提出解决方案。在解决了上述困扰市场的不确定性后,金融市场的信心会逐渐回复,金融市场流动性紧缩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四、结论
自2008年年初以来,中国央行针对国内流动性过剩问题动用了其工具箱中的各种政策工具。在治理流动性过剩的过程中,虽然宏观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遏制,但是,微观流动性却呈现出紧缩状况。宏观流动性相对宽松与微观流动性紧缩严重弱化了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也干扰了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进而可能影响到国内经济增长速度。出于对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担忧,近期货币政策开始出现了逆转,由紧缩的货币政策向偏松货币政策转向。不过,从中国微观流动性紧缩特征看,价格型货币政策虽然能够带来微观实体流动性部分改善,但是,对于解决目前微观流动性紧缩问题是远远不够的。破解当前宏观和微观流动性失衡,必须要多管齐下,不仅需要货币政策出手,特别是利用数量型工具给银行体系流动性松绑,同时,也要根据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流动性紧缩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够改善微观流动性紧缩与失衡。此外,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宏观流动性过剩的源头,才能够彻底解决在治理宏观流动性过剩中产生的微观流动性紧缩与失衡。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参考文献:
[1] 文魁,李学彦.流动性过剩的机理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 2008,(4):60-66.
[2] 陈道富.流动性过剩即将终结?[J].中国发展观察, 2008,(2):19-20.
[3] 尹久,陈育红.流动性过剩的新特点与治理创新[J].上海金融, 2008,(2): 87-90.
[4] 唐双宁.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与破解对策[J].财经问题研究, 2007,(12): 47-52.
[5] 彭兴韵.流动性、流动性过剩与货币政策[J].经济研究, 2007,(11): 58-70.
[6] 卜永祥.流动性过剩的特征、成因及调控[J].经济学动态, 2007,(3): 35-38.
[7] 曾康霖.“流动性过剩”研究的新视角[J].财贸经济, 2007,(1):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