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中英农民土地征用现象比较(3)
2017-08-09 01:31
导读:由于中英两国“圈地”的原因和遵循制度变迁过程的不同,这种结果就非常明晰了:英国“圈地运动”引起对农民的负外部性和对国家的正外部性结果。而中
由于中英两国“圈地”的原因和遵循制度变迁过程的不同,这种结果就非常明晰了:英国“圈地运动”引起对农民的负外部性和对国家的正外部性结果。而中国 “圈地”结果却是失地农民的增加,地方政府的盲目扩建和高产耕地的荒废。
结论
通过对中、英两国不同时期圈地运动的比较,本文认为,由于产权制度不同,政府征用国家土地和私人圈占土地,引起的结果也是截然不同。针对中国土地产权模糊不清引起的土地征用圈占问题,笔者认为应建立二级土地产权结构,即国家对土地拥有终极所有权,农民对土地拥有终身使用权。农民根据市场经济和国家监管下调整土地进行投资,便于土地联合产生集约化经营,改变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在土地征用和流转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这样可以利用耕地和减少对地方政府的监督成本,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充分发挥土地利用计划对农用地转用总量、结构和布局的调控作用。二级土地产权结构有利于激发国家、农户双方合理开发利用农地资源,减少地方政府的寻租行为和“公共利益”需要泛化的土地圈占。所以,只有对中国土地产权界定明晰,才能更好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进行市场交易。但是这种产权界定下的市场交易是有成本的,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政策安排,这样国家指引资源实现其最有价值的用途,便成为合理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曹宗平.论我国征地制度的内在缺失[J].经济学家,2005
2.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3.汪洪涛.制度经济学—制度及制度变迁性质解释[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4.徐汉明.中国农民土地持有产权制度研究[M].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5.于维霈.英国农业[M].农业出版社,1981
6.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7.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8.樊亢,宋则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简式[M].人民出版社,1997
9.李胜兰.我国农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城镇化发展.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