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循环经济研究综述(2)

2017-08-09 01:31
导读:产业生态理论是美国通用汽车研究部的Frosch和Gallopoulos于1989年在《科学美国人》发表的《制造业战略》一文中首次提出。其核心理念是将 生态学 的理论和

  产业生态理论是美国通用汽车研究部的Frosch和Gallopoulos于1989年在《科学美国人》发表的《制造业战略》一文中首次提出。其核心理念是将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用在工业生产体系的设计中,将工业生产过程类比成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封闭体系。这样,彼此相近的工业企业就可以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类似于自然生态中食物链的“工业生态系统”。而Braden R. Allenby(1994)更进一步指出,一个理想的工业生态系统应包括资源开采者、处理者(制造商)、消费者和废料处理者。由于集约再循环,各个系统内不同行为者之间的物质流远远大于出人生态系统的物质流。
  (2)生态工业园(EIP)理论。生态工业园是上述两种理论的具体实践。在这方面,Emcat Lowe(1996)认为生态工业园区是一个由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组成的群落,并指出生态工业园区最重要的特点是行业内部和行业之间的合作以及与自然环境的互动。此外Lowe(1998)还建议在生态工业园内成立再生投资公司,对网络中的物资获取、流动和再利用等活动进行协调。
  Ayres(1995)认为生态工业园至少应包括一个主要公司作为“支撑”企业,这类公司向能利用其废物流中有用部分的更多企业供给废物,进行市场交易;这些更多的企业再与几个将废物转变成可用产品的“卫星”企业相联系。而Handfield R B(1996)指出生态工业园区生态系统的效率取决于系统结构协调程度、系统功能流畅程度。Martin(1998)等人将评价EIP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方法学应用于不同类型的EIP,并认为EIP能较好地改善工业区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Heeres(2004)通过比较荷兰与美国的EIP运行境况,认为荷兰的EIP比美国的更稳定是由于政府干预的少,从而得出政府与EIP的关系。Majumdar则在2001年指出了七种影响EIP稳定的因素:制度、技术、经济、信息、组织、法律、认知。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但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多数研究定位在生态工业园的规划和开发上,很少有人对超越工业园区范围(如城市层次)的生态工业系统深入研究。
  在生态工业园实践中美国经验值得一提。生态工业园是美国政府大力提倡的一种循环经济实现形态,并专门在总统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下设立了一个“生态工业园区特别工作组”,用以引导生态工业园的发展。目前,全美已有近60个生态工业园区,并各具特色。
  3.宏观层面即社会大循环。(1)零排放(Zero Emissions)理论。零排放理论是日本联合国大学校长助理Gunier Pauli(1994)提出,并于1995年在零排放世界会议上公布,其主要内涵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零废弃物,而是把废物作为生产的原材料使用。虽然零排放是一种介于中观与宏观之间的理论,但笔者认为将其作为宏观理论更有其意义。
  通过近年来在世界范围的实践,学者们尤其是日本学者对零排放理论进行了必要的发展,主要是提出了零排放的具体目标,即创造出以最小的资源投入、取得最大的社会福利(生活的满意度)的计划,这样便走向了环境负担较小的循环型社会。零排放的6项行动原则是:对于可再生资源,消耗量不能超过再生量、对于不可再生资源,在扩大生产的同时,应开发可再生的绿色替代资源,且消耗量应与产量相适应、排放的废弃物不能超出自然界的允许限度、在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实现非物质化、谋求地上资源的有效利用、将环境成本内部化,建立环境效率高的市场经济。不过目前关于零排放理论的研究并不是很多。
  (2)逆生产(Inverse Manufacturing)理论。逆生产理论是在1996年由日本东京大学提出的一种循环社会理论。其特点是通过产品拆卸、分类、翻新和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最大限度地保留部件原有特性,以便再装配和重新销售,以此从根本上解决废物的循环利用问题,可惜的是该理论还处在发展中,其基础还有待加强。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无论是零排放理论还是逆生产理论都是日本首先提出并努力实践的。日本明确提出了“环境立国”的目标,不断进行立法工作,在多领域进行零排放、逆生产等形式的循环型社会建设,并且文部省从1997年开始实施“构筑实现零排放的物质循环工艺”的四年计划。一些省、厅也分别就建设“零排放”工业区、“零排放”公路、“零排放”港湾和“零排放”住宅小区等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
上一篇:试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的实质和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