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加息相关问题的探讨(2)
2017-08-09 02:40
导读:3 当前制约我国加息的因素 3.1 我国经济系统中的投资和储蓄缺乏利率弹性 在我国,融资的主要渠道目前还主要是银行贷款。从贷款需求方来看,地方政府
3 当前制约我国加息的因素
3.1 我国经济系统中的投资和储蓄缺乏利率弹性
在我国,融资的主要渠道目前还主要是银行贷款。从贷款需求方来看,地方政府、国有企业甚至国有控股企业成为主要的贷款需求者,由于国有企业仍然没建立起完整的企业制度,资金预算软约束,企业对利息成本意识不充分,致使企业投资支出与贷款利率的变动并不呈反向关系。而作为贷款的主要供给方———银行,特别是各地方的国有银行和国有控股银行,其业务往往受到地方政府的干预,对利率的敏感性也一直较低。我国居民储蓄对利率的敏感性也很低。在对未来收入预期不乐观、
社会保障不足、子女费用日益高企的现实背景下,也促使人们增加储蓄倾向。在目前股票、债券市场还不规范,投资风险高,发育不完全的情况下,无论存款利率如何低,储蓄仍然是富余资金的首选。
3.2 部分行业存在高利润率,若提高利率,投资未必会迅速减少
由于投资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利润与利息的量的对比,因此,投资量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利润率与利率的高低,还取决于二者的相对水平。因此仅依靠提高利率,并不能显著降低这些过热行业的最终利润率,需要其他的措施和手段的配合。
3.3 金融市场和货币传导机制不够完善,从而制约利率的市场调节作用
但我国目前金融市场化程度低于一般商品的市场化程度,致使银行做出非“经济人”的借贷行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也发生失灵。由于二级银行体制的分离和间隔,中央银行直接控制信贷资金的流向和规模,与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之间的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致使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受到阻碍,利率变动的信号不能够被商业银行直接传递到市场。这样央行通过加息来调节货币供给量,从而冷却经济、抑制投资过热的市场调节作用会大打折扣。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4 关于加息的综述
4.1 未来我国进入加息周期的必然性
(1)通货膨胀率过高,存在实际的负利率,居民持有的货币价值会受到很大的。由于6月和7月的CPI指数增长已超过5%(按现行1.98%的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考虑20%利息所得税以及银行贷款利率只有5.31%),我国超过12万亿元的个人存款已经处于实际的负利率状态,这部分存款人的利益问题是货币政策当局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2)我国进入新的增长期,根据反周期调控,也应该采取加息的策略。现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加息形势逐渐既成事实,在未来不长时间内加息应该是必然的。
(3)加息有利于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形成的观。随着企业的市场化改革和企业预算约束的强化,加息通过提高企业的资金成本,有利于企业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逐步形成集约经营理念。
(4)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在调控初期可以取得明显效果;但由于人为因素,单纯的行政调控其效果难以巩固和持续。因此利率政策作为重要的市场化手段,有必要在适当的时机推出。
4.2 加息的方案选择
(1)加息的过程选择。考虑到目前中国消费率已达到25年来的最低点,而且提高利率在某种程度上会抑制消费,所以可以选择在未来的适当时机首先小幅加息,这样对消费不会有太大的影响。随着经济步入稳定的上升周期,跟进地连续分几次加息,逐渐提高企业的资金成本,最终形成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的利率。
(2)加息的利率结构的合理设计。针对目前我国经济总需求中投资增长过快、消费略显不足的实际情况,应该在利率结构设计时,提高一定幅度的贷款利率,突出利率对投资的导向作用;同时小幅度提高存款利率,保持合理的存贷利差,尽量减少对银行扩大放贷的刺激。一般认为,两者调整的幅度差应小于100个基准点。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我国经济目前主要存在结构性问题,而利率政策是一个全面性的调节工具,因此应尽量减弱利率对经济系统的全面影响。通过对贷款利率采用差别利率,实行利率的优惠与惩罚制度,主要调控过热行业,减少对冷门行业的抑制作用。对过热行业的低水平项目实行利率惩罚制度,提高其融资成本;对过冷行业可以适当给予利率优惠制度,鼓励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