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几点认识——关于珠江三角洲(4)
2017-08-13 06:37
导读:发展这个经济大三角,至少有以下好处:第一,把珠三角和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自然对接起来,更有利于两个三角洲经济区的互动、互补。第二,可以实现东
发展这个经济大三角,至少有以下好处:第一,把珠三角和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自然对接起来,更有利于两个三角洲经济区的互动、互补。第二,可以实现东中西部地区的联动。珠、长两个三角洲经济区向中部地区辐射对接后再向西扩展,与重庆联手,可以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做出重大的贡献,也为这两个三角洲开辟广袤的市场。第三,有利于长江经济带的开发。长江经济带人口占全国的44%,经济总量占全国48%。这里资源丰富、人才济济、水土丰饶而尤以水资源最为丰沛,是21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重要区域之一。如果用英文字母的“H”来描述中国经济发展的框架,则左边的竖杠代表西部地区,右边的竖杠代表东部地区,中间的横杆就是长江经济带。这条横杆成为连接东中西部的桥梁与纽带。这个“H”中两竖一横的连接点,一个是长江巨龙的龙头上海或长江三角洲,另一个就是雄踞西部的重庆。长江巨龙的腾飞对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沪、港、渝经济大三角虽未正名,但却是客观存在着的。川、渝、赣、两湖地区的数千万农民工大军早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就已进入珠、长两个三角洲地区,并为这里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四、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政府可以大有作为 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要尊重经济规律。但同时,政府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至少可以做以下几件事情。
一是做好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特别是跨行政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当由政府统筹考虑,组织实施。
二是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的投资和生产经营环境。主要是加强法制、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政府各部门也要增强服务意识,注重清正廉洁,搞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等。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三是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去年以来,东部地区出现的“民工荒”问题,给人们一个很大的启示。随着农业劳动力边际效益的提高,而农民工的工资还停留在原来水平上,那么,农民工的供给就不是无限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农调队调查,目前,长三角地区农民工人均工资超过700元/月,而珠三角只有600元/月左右。这就是珠三角的“民工荒”表现得更为明显,并且有部分农民工正向长三角地区转移的根本原因。建立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制度,并监督用工单位认真执行,这也是政府应当做的事情。已经建立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的,也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
四是政府可以发挥牵线搭桥的作用,并对地区之间的重大经济问题进行协调。多年来,各地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举办多种形式的商品交易会、投资洽谈会等等,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对涉及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一些重大问题更要依靠政府来协调。
五是建立信息交流平台。经济协作区内的各地政府,可以在政府网站上开设专栏,为协作区内的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市场信息,减少投资的盲目性,便于更有效地获取各种经济信息。如有必要,各级统计部门的网站也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和参考信息。今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要召开政府统计信息如何为企业服务的国际研讨会,欢迎大家参加。
回想过去,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成果,意义十分深远。从全国看,以京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正迅速成长,将对华北和中原的经济发展产生辐射和带动作用,其中的齐鲁大地又是独具发展潜力的重要经济区;以大连为窗口,由沈阳、长春、哈尔滨等按“路灯式”串联起来的经济中心为依托的东北经济区,正借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强劲东风,响起了阵阵春雷;以基本顺着古丝绸之路延伸的西安、银川、兰州、乌鲁木齐等经济重镇为中心,按胴西部大开发的总体战略部署,也形成了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带动着整个大西北快速发展;随着青藏铁路的建设和即将提前通车,必然拉动青藏高原的经济繁荣。展望未来,我国各经济区之间的合作互动将日趋活跃,并必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