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我国能源强度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毕业论(3)

2017-08-17 02:43
导读:5 结论与建议 本文首先选取了2006年各地区的统计数据对能源强度进行区域划分,通过划分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能源强度区域差异很大,且具有一定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首先选取了2006年各地区的统计数据对能源强度进行区域划分,通过划分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能源强度区域差异很大,且具有一定的规律:低能耗地区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中能耗地区主要集中于我国中部地区,高能耗区主要集中与我国西部地区。为了进一步分析能源强度区域差异的原因,我们选取相关变量对能源强度做多元回归分析,我们得出了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能源消费结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能源强度呈负相关关系,煤炭消费总量占能源总消费量的比重与能源强度呈正相关的关系。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降低能源强度,缩小我国能源能强度区域差异的几点建议。
  第一,增强人们节能减排的意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全社会投入到节能减排的行动中,以缓解日趋严重的能源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的压力。减低能源强度,即减低单位GDP的能耗,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的努力,作为个人,应该树立从我做起,节约能源的观念,在现实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节能习惯;作为企业,应该在生产前做好用能规划,在生产过程中要使得每一种能源发挥其最大的效用,在生产之后要对没有使用完全的能源进行回收利用;作为科研单位,应该尽快设计出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开发清洁能源,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第二,针对各地区间能源强度的差异,我们要从根本抓起,从其影响因素着手,制定出具体的方针。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性,要求我国能源战略的推进与实施必须制定相应的地区政策。加强能源消费与能源开发的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对于能源禀赋条件好、人均收入水平低中西部地区,建议中央加大对相关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避免这些地区依靠高能耗来换取经济总量的增长。能源消费结构的地域差异性,要求我们依据各地区的能源禀赋调整能源的消费结构,利用污染小的能源代替煤炭,如电能,油气等。对于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较大的地区,国家应给予其科研投入,促进其开发清洁能源。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第三,国家的节能目标应在有效的制度约束下展开,关键是政府绩效考核指标的转变。摒弃用经济增长总量、增长速度等经济考核指标组成的传统绩效考核体系,把资源环境行政管理纳入政府部门不可或缺的责任。“节能减排”目标的落实必须与相关的体制环境和制度安排相协调和匹配,这样才可能真正落实为各级地方政府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陈秀山,徐瑛.中国区域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2004,(5).
  [2]@吴巧生,成金华,王华.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变动[J].中国工业经济,2005,(4).
  [3]@韩亚芬,孙根年,李琦.资源经济贡献与发展诅咒的互逆关研究[J].资源科学,2007,(6).
  [4]@崔艳红.中国能源强度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
  [5]@张晓平. 中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 资源科学,2008,(6).
上一篇:海外子公司股权选择影响因素分析及启示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