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2)
2017-08-19 01:10
导读:(四)产业的冲击效应问题 西移产业会对西部原有与其相同或相近的产业产生“冲击效应”甚至“挤出效应”,影响制约西部地区原有产业的发展。这种
(四)产业的冲击效应问题
西移产业会对西部原有与其相同或相近的产业产生“冲击效应”甚至“挤出效应”,影响制约西部地区原有产业的发展。这种“冲击效应”,一是体现在对生产要素争夺方面。西移产业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市场优势,提供给要素的收益率比西部原有产业要高,从而吸引要素的能力较强。西部原有产业由于在要素争夺上的劣势,就可能不得不缩小生产规模,甚至被完全挤出行业。二是体现在对市场份额的争夺上。西移产业生产水平较高、管理体系相对完善,有着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及产品质量、较低的生产销售成本及产品价格,再加上先进的营销理念、完善的营销网络以及高质量的售后服务,就使西部原有产业在当地的市场份额逐渐降低,生产规模减小,许多重要产品的生产和市场可能被东部地区所控制、掌握和占领。
(五)劳动力
就业压力问题
西移产业对西部地区劳动力就业也会带来压力。东部西移的高梯度产业在提高西部产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也会提高西部的资本有机构成,出现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处在高梯度的东部产业移入后必然会为西部带来相对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理念及管理方法,从而提高西部的整体技术水平。一方面,这会导致劳动手段及劳动工具发生变化,在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既定时,会相应减少劳动量。另一方面,西部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会使劳动的分工、组织、协调与激励更为有效,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也会节约劳动力的使用量。东西部产业巨大的梯度差距,导致所需劳动力的层次存在较大差异,加上劳动力供给结构调整的长期性特点,这就使西部长期以来形成的劳动力结构不能完全满足西移产业的需求,出现结构性失业,使西部地区劳动力就业压力加大。 解决西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问题的对策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西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各种风险和压力,需要根据西部的具体情况,选择实施有针对性的有效对策,使西部更科学地应对产业转移中出现的问题,使西部经济得到更好地发展,实现整个社会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益最大化。
(一)坚持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对西部地区来说,承接产业转移是为了增强本地产业的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绝不是为了实现一般意义的就业和企业代工。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要做好宏观决策和引导,使西部地区在承接转移产业的过程中坚持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之路,避免在承接转移产业中继续走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层次不高、水平又低的老路;兼顾好当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继续巩固和加强生态建设,强化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的导向,争取做到承接产业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不浪费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如果承接能耗较高、污染较大的产业转移项目,要改造后再投入运营,不能随意引进。通过摸索经济、生态、社会效益都好的发展模式,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西部地区的地方环境标准
目前我国环境标准体系本身亟需进一步完善。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原国家经贸委曾于2000年发出了《关于禁止向西部转移污染的紧急通知》,该通知对于一批已明令淘汰的15类严重污染环境的小企业、设备、工艺等做出了明确的管理规定,这很大程度上阻止了一部分恶性的污染转移,但对于很大一部分因目前我国东西部间标准存在差异,导致产品成本不同而西迁的企业工艺、产品缺乏约束力。因此应该尽快完善西部地区的地方环境标准体系的建设,以保护脆弱而极具生态服务系统价值的西部环境。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加强西部地区招商引资的审批管理
国务院有关部委制订的《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中,针对西部各省的实际情况,列出了适合于西部各省自身特点的鼓励产业目录。这为引导和鼓励外商投资于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领域,如清洁能源、交通、通信科技、农业等领域提出了指导,为西部地区调整外商投资的产业与区域提供了依据。但是,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西部地区实际而制定的限制和禁止目录,尤其对于控制东业西移中污染转移的相关产业的禁止、限制目录没有具体的规定,这亟需进一步得到明确。面对西部欠发达的经济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在产业转移过程中,要对发展西部经济和保护其生态环境做出科学的综合决策。在把握西部环境容量阈值时,既要考虑投资的经济效益,也要重视由此带来的环境风险。同时由东部地区的经验教训来看,某些地方政府重政绩、轻环保,先发展、后治理的现象并不鲜见,因此严格西部地区招商引资的审批管理,是各项环保政策、措施有效实行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