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评析(5)
2017-08-19 01:11
导读:对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一些实证研究表明不同的模型给出的结果和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预测效果也相差较大。而且,以上各模型还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
对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一些实证研究表明不同的模型给出的结果和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距,预测效果也相差较大。而且,以上各模型还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假设和缺陷,如这些模型显著的共同假设是利率和风险暴露不变,除了高级版的信用风险度量术假设利率是个随机过程,这样可以较为容易处理期权和互换等衍生产品外,其他模型尚不能很好地处理非线性的衍生产品。此外,一些模型对PD和LGD的处理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任何一个信用风险度量模型还没有全面考虑到信用借款人具体情况,如银行授信、信用等级迁移、贷款合同担保能力、债务期限,以及价格、破产法、税收、行业性、经济周期和国家政策等宏观因素,尤其是没有考虑到借款人的道德风险,这恰好在我国曾经是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这些模型事实上并不能完全满足高级内部评级法的要求,也不能有效地对单一贷款进行损失测算,它们本身是用于测算贷款组合的。此外,国际上还没有出台一个通用的评价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方法,模型评价仍常常忽视建模的方法、数据和检验统计方法的有效性,因此,我们在应用现有的这些模型时要保持慎重的态度,不能盲目地照搬使用。
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管理比较薄弱,基本上处在资产负债指标管理和头寸匹配管理水平上,金融监管方法也比较落后,缺乏专门的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和分析系统,导致信用风险管理相对滞后。但我们可以在总结这些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缺陷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信用风险模型发展趋势,建立适用我国商业银行的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