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代有强国出(8)
2017-08-23 04:21
导读:(四)鼎新革故,变法图强。 改革是一个制度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是通过制度创新“使本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怀有满足感,怀有创造
(四)鼎新革故,变法图强。
改革是一个制度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过程,是通过制度创新“使本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怀有满足感,怀有创造新的生活境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信心”,(注:庞卓恒:《从世界历史看文明兴衰规律》,载于《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迸发创造财富的激情,从而大大促进生产力进步的过程。历史上,当上层建筑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一些见深虑远的统治者能及时发现制度缺陷,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革故鼎新,促使国家走向强盛。
1.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即通过改革政治体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比如,当波斯帝国版图空前膨胀时,原有的国家机器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对此,大流士一世厉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专制统治。国王不仅亲理朝政,还设立一整套官僚机构,负责政令贯彻落实。中央政府日常事务由各部大臣负责处理。地方上则推行行省制度。大流士一世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帝国繁荣。19世纪初,法国拿破仑执政后即对松散的行政机构实行了改革,取消了地方自治,把全国划为88个郡,由拿破仑直接任命郡守,确保政策法令畅通。19世纪中叶,英国大力推进文官制度改革,实施了公务员考试、职位晋升、退休保障制度,并严格限制官员从事商业活动等。文官制度改革的推行,适应了英国社会发展新阶段资产阶级新要求,保证了国家政局的稳定和政策的连贯。
2.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更受历代强国统治者的青睐。公元前123年,罗马格拉夫兄弟针对国内土地问题,提出土地改革法案。该法案规定,凡罗马公民每家占有公地不得超过1000尤格;凡超过者,一律收归国有,按30尤格一份,重新分配给贫穷农民使用。据记载,改革期间约有8万公民获得了土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贵族侵占公地的行径,促进了罗马社会经济的大发展。19世纪中叶日本明治维新内容中,有很大一部分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比如其土地改革和地税改革。1872年日本解除了禁止买卖土地的禁令,颁发土地执照;第二年公布了《地税改革条例》和《地税改革规则》等5个文件,确定以《土地价格》为课税的标准,地税一律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税额为地价的3%。改革保证和扩大了日本明治政府的财政收入,使地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美国的“进步时代”(1820~1920年),美国从收入和开支两方面对其财政制度进行彻底改造。在收入方面,最重要的是引入了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在支出方面,最重要的是引入现代预算制度。看似不起眼的预算改革缓和了美国社会矛盾,对美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功不可没。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3.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一个国家能否繁荣昌盛,很大程度上要靠文化上的先进性。部落主义文化是支撑不了经济的长期繁荣和发展的。强国总是吸纳、融合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形成自己更具活力的文化。比如,17世纪末彼得一世改革中许多内容涉及文化方面。他引进了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分类创立专科学校,以培养国家建设所需的各种专门人才;为使俄语易学易懂,1710年下令废除繁杂的教会斯拉夫字体,简化字母笔画,采用简易新字母等。改革加快了俄国向现代国家迈进的步伐,推进了俄国文化的欧化进程。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提出“文明开明”的口号,剪去武士发结,禁止随身佩刀,改旧式礼服为和服或西服,鼓励食用西餐等,加速了日本“脱亚入欧”、走进现代的进程。
(五)健全法制,维护秩序。
纵观世界历史,法制健全与否,与一国能否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能否平稳发展、长治久安息息相关。且随时代进步,法律重要性日益凸显。上古和中古时期,虽然人治居主导地位,但法治因素已逐渐“浮出水面”,对人类的社会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近代以来,随着契约精神不断推广、法律制度不断完善、法治经验不断丰富,法治日趋重要,逐渐成为各国治国普遍有效的工具。虽然历史上强国对法律认识有深有浅,对法治重视有轻有重,但大都努力建设一个符合本国国情的法律制度,将之作为调整本国经济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保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