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危机处理(3)

2017-08-23 05:29
导读:1.媒体的杀伤力 就处理企业危机而言,沟通是贯穿所有重要环节的核心,也是危机得以解决的根本。 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它们中大多数是不可“管控”的

  1.媒体的杀伤力
  就处理企业危机而言,沟通是贯穿所有重要环节的核心,也是危机得以解决的根本。
  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它们中大多数是不可“管控”的。而所谓的危机管理,主要是针对危机的发生和演变进行沟通,继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因此,在应对突发性危机时,及时的沟通——而非整套的危机管理方案,是真正解决难题的关键。可以说,没有及时有效的沟通,即便再完美的计划,也因无法实施而失去价值。
  作为社会舆论的掌控者,媒体可以主导公众对企业形象的评价和认知。对于企业危机的理解与认知,绝大多数人仍然依靠媒体这一条途径。诸多危机事件,都是经由媒体进入大众的视野,进而迅速扩大为严重的危机事件。
  由于媒体在危机管理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使得沟通在危机处理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充分而恰当的沟通,往往会使危机得到控制,进而能够得到相对妥善的处理。在危机管理研究不断深入和细化的趋势下,企业危机传播无论对企业危机管理实务还是理论,都是十分重要的。
  2.沟通从何做起
  就“沟通”这一环节来看,国内外学者的论述大多零散在危机管理实务上。鉴于企业危机的具体表现形式不一而足,很难有既标准又规范的沟通策略。但总体上来看,可以把握几个原则。
  (1)速度是关键。危机之所以有巨大的杀伤力,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突发性。在企业爆发危机时,企业自身利益的相关者——不论是客户、企业员工,还是股东、合作伙伴,他们都会在第一时间感受到冲击。这种情况下,企业危机的处理者能否第一时间内,掌握所有关于危机的信息就至关重要。这对判断危机的性质,采取哪种措施都具有参考价值。在采取补救措施之前,要尽快将掌握的信息如实地公布出去,这是永远都不会错的决定。因为,人们早晚会知道事情的真相。而后面的补救措施,需要一个真诚的、解决问题的态度作为前提。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沟通的中心是“人”。危机的处理者必须牢牢记住这一点:所有跟人相关的信息的重要性,远超过其它信息的重要性,所以要尽快搜集所有与人有关的信息,并告知利益相关者和公众。这一点,在人权意识普遍兴起的市场中变得尤为重要。接下来,才是有关环境和财产的信息,这是社会受到企业危机冲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毕竟,公众和利益相关者的范围更大,不能仅仅局限在企业中理解危机的危害性与负面影响。最后才是金钱,也就是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虽然对于企业而言,这是一个重要要素,但媒体和公众更关心的,显然是企业给社会带来的危害,而不是企业本身。
  (3)尽可能掌握主动权,避免被动。很多企业危机之所以出现失控局面,主要原因就是,对于危机出现了“信息真空”。危机信息的缺失,不仅使错误的或者不恰当的信息,迅速填补企业利益相关者和公众的头脑。最要命的是,企业危机处理者本身的沉默就是传递一种消极的态度。而为了掌握主动权,危机的处理者要时刻保持主动沟通的意识。当第一时间不能迅速公开全部信息时,要尽可能的提供相关背景信息。一方面,能迅速以合作而不是防卫的态度,获得媒体和公众的初步认同;另一方面,前期的背景信息,不仅可以为后期全面披露信息争取时间,而且也有利于媒体更全方位的理解危机的性质,从而避免以偏概全的现象出现。
  
  参考文献:
  [1]李仲平:浅谈危机处理.中华生源规画危机处理协会会刊,92.01.01.
  [2]陈珠:企业危机处理之道.科技创业,2004年第11期.
  [3]刘娉刘映:现代企业如何进行危机处理.审计与理财.2004年第09期.
  [4]汪宇瀚.企业危机种类概述.商业时代,2006年第03期.
  [5]夏敏何军:危机处理——现代企业的必修课.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2期.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6]孙朝霞:企业危机管理探析.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第03期.
  [7]沈灼林何俊德:企业危机的类型及其对策.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03期.
上一篇:生态文明:县域经济发展的“导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