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外部规模经济视角解读义乌模式

2017-08-27 01:53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从外部规模经济视角解读义乌模式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内容摘要:义乌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在于以兴商建市为龙头、产业
  

内容摘要:义乌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在于以兴商建市为龙头、产业集聚为基础、贸工联动,该模式对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欠发达地区发展经济具有显著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外部规模经济角度解释了义乌模式的内在机理和形成竞争优势的原因,并分析了该模式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规模经济 外部性 义乌模式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不邻边,不靠海,发展经济的自然禀赋并不理想。然而,义乌却选择了“买全球,卖全球”的方式来发展小商品流通业,一举成为世界闻名的国际性小商品集散中心,并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探索出一条依靠规模经济创造竞争优势的经济发展之路。这种化不利为有利、以逆向思维独辟蹊径的发展模式及其内在机理,给我们带来许多启迪。同时,该模式所蕴涵的风险,也给我们带来诸多警示。
  
  义乌模式的形成背景及特点
  
  20世纪80年代的“兴商建市”,使义乌经济走出了一条商业带动工农业的发展之路。以小商品批发市场为标志的商贸圈建设、小商品市场建设贯穿于义乌经济发展的始终。
  义乌商圈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与对外辐射作用是义乌模式的精髓。在巨大销售量吸引下,义乌周围数十公里内布满了各种加工企业,当地工业迅速崛起。近年来,义乌的袜子、服装、饰品、玩具等产品,有不少已占领了全国1/3的市场份额。每年的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在带给参展企业巨额订单的同时,也带动了县级城市义乌的饭店业、餐饮业的发展。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繁荣还带动了其独特的商业旅游,义乌国际商贸城现已成为国家旅游局授牌的“4A级”旅游景点。义乌经济快速发展,不能不说得益于商品市场建设。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义乌模式也是一个跨越式经济发展模式,没有遵循常规的“以农业为主逐步转向以工业为主再转向以服务业为主”渐进式发展顺序,而是从农业直接跨越到以商贸业为主的阶段,通过拉大第三产业框架,逆向带动第二产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前,义乌一直是一个农业穷县。从80年代初开始,义乌实施“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从小商品市场起步,并一直以小商品市场建设为龙头,直接带动了商贸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信息咨询业等为小商品市场提供服务的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又拉动了对第二产业的需求,促进了“贸工联动”战略的实施,推动工业化和市场化的同步发展,工业化进程明显提速,反过来为市场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劲支撑。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义乌从一个农业穷县一跃而成为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前20位的县市,其独到的发展思路功不可没。义乌正是利用了商业的快速集聚效应,成功地探索出了以商品市场建设为龙头、产业集聚为基础、市场经济为主导、以点线面的加速度推进方式为特征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
  
  义乌模式的理论分析
  
  (一)义乌模式挑战传统商圈
  义乌小商品市场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龙头。一个并不具备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的县级市以市场建设为龙头,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自然有其成功秘诀。按照传统观念,义乌并不具备发展商贸的优势。传统商圈的布局要么在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消费中心,要么在具有产业竞争优势的生产中心,并且交通、通讯便捷。应该说,国内有很多比义乌更具自然禀赋的区域,而义乌却能成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和浙江经济圈黄金点,值得深思。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外部规模经济造就义乌竞争优势
  义乌市场的兴起最初是抓住了改革的机遇,资源禀赋的劣势锤炼了义乌人“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魄力。但是,义乌能在各地后起的商业大潮中屹立潮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外部规模经济。运用外部经济理论可以解释义乌市场竞争优势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优势的原因。
  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整个市场规模的扩大,即随着整个市场规模扩大,该市场内各个商家的单位交易成本将会降低。这是因为:第一,规模扩大可以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在该市场内的商家有可能享受到高效率、集中化和化的服务;第二,规模扩大可以导致劳动力资源的共享,人才的集中;第三,规模扩大易于传递新信息,有利于知识积累。
  产业集聚是形成外部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产业集聚强化了竞争优势。义乌的产业集聚经历了横向集聚和纵向集聚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义乌的产业集聚主要是横向的商业集聚,从而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电信服务业、旅游餐饮业、房地产业与各种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90年代初以后,商业集聚效应向纵向延伸,带动了工业集聚。
  1.横向集聚。横向集聚使义乌市场的规模效益得到了充分显现。义乌小商品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陋到现代化,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产生了突出的市场集聚效应。在国内市场建设尚处于争议之际,义乌人基于传统的商业文化和当地政府的开明决策,率先树起了小商品市场大旗,产生了洼地效应;而在国内其它地区开始兴商建市之时,义乌商圈又以加速度方式进行规模扩张,且连续保持了全国商品交易额排行榜首地位,其规模之大、声誉之高、小商品品种之全、商品销售区域之广均遥遥领先于国内其它市场;当国内其它地区开始大规模建市之时,义乌市场又开始了迈向国际化经营的步伐。目前全球20强海运集团已有8家在义乌国际物流中心设立了办事处,使得义乌在2005年底的每天出货量达到1000多只集装箱,仅此一项就使义乌的物流成本比其它外贸城市低30%左右。2005年,联合国在义乌设立我国首个采购信息中心,使义乌在成为继我国国家机关采购基地之后,又成为联合国物资采购重要基地。沃尔玛、麦德龙、欧尚等全球零售业巨头也纷纷到义乌举办采购说明会,义乌正逐步成为国际性的日用消费品采购平台。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纵向集聚。纵向集聚又对义乌市场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小商品制造业的兴起,商业发展不断向工业发展传递。伴随着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声名鹊起,义乌的制造业也经历了从分散到集聚直至培育发展优势产业的过程。在商品市场发展的初期,义乌周边交通较发达的乡镇首先接受义乌商品市场的辐射,开始发展加工业;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义乌的制造业也开始高速增长,形成了村的分工集聚格局;20 世纪90 年代以后,在当地政府“引商转工”、“贸工联动”等战略的推动下,义乌制造业快速向工业园区集聚,并涌现出衬衫、袜业、饰品、拉链、小五金、工艺品、印刷与毛纺等十多个优势产业,形成小商品制造业的群体规模优势。

  横向集聚与纵向集聚的良性互动大大巩固了义乌市场的先发优势,进一步提升了义乌经济的竞争力。
  
  义乌模式的启示及其拓展
  
  (一)义乌模式的启示
  义乌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惯性思维,走出了一条利用外部经济性跨越自然禀赋束缚的经济发展之路。从义乌的经验看,以商促工的发展模式更适合工业化基础落后的地区。这是因为,第三产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风险小,资本积累快,而且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基础设施等条件对第三产业发展的制约也远远低于对工业发展的制约。也就是说,发展第三产业对起始条件的要求较低。
  义乌模式推广前景广阔。义乌模式的竞争力来自于低成本优势,而这种优势是通过营造良好环境“兴商促工”引导产业集聚得以实现的。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已深入人心,各地区的市场基础建设和交通已获得长足发展,使得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借鉴义乌模式的条件基本成熟。同时,随着我国与其他国家经济交往的不断深化和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使得我国许多地区在国际化竞争平台上借鉴义乌模式,在更高的层次更广阔的空间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从另一方面讲,义乌模式也不能盲目复制。义乌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规模经济,先人一步是取胜的关键。义乌以商业发展为龙头的成功,在于市场的快速扩张产生了显著的集聚效应,创造了低成本优势。
  
  (二)义乌模式的挑战
  外部规模经济在给义乌经济发展带来竞争优势的同时,也会带来分工模式的固定化与可能的效率损失。建立在外部规模经济基础上的化分工模式可能会导致义乌固定在这种既定的甚至是不合理的分工模式之中,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当义乌最初通过规模扩张获得竞争优势时,强烈的外部规模经济会巩固现有的分工模式。即使当其它地区已经具备了更低成本优势时,义乌仍会为维护其领先者的地位而人为控制成本,造成经济效率和经济福利的损失。
  事实也是如此,在商贸业持续增长的背后,义乌模式也凸显出危机: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义乌的劳动力成本逐渐攀高,科技含量很低的小商品已开始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在全国各地冒出的与义乌早年相似的小商品市场,已造成这类商品的分流;二是入世之后,国外大型商业抢占和分割城市终端市场,也造成小商品部分市场分流,商品流通业的利润空间在内外挤压下逐步缩小。土地价格迅速攀升,再加上高企的劳务成本,无不对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之上的义乌模式的持续性发展带来挑战。
  基于外部规模经济的低成本扩张,既形成了义乌模式的竞争优势,但同时又是该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传统的商品市场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随着要素价格的上涨,其发展将放缓甚至衰退。如果不对市场进行创新提升,在目前物流业发展迅速、业态变革加快的环境下,义乌的市场就可能不敌新的商业形态与其它竞争者,就有可能走向衰败。同时,停留在传统制造业上的义乌工业也因加工技术简单而容易被其他区域模仿,再加上规模经济的低成本优势逐步被要素价格的不断上升所抵消,产业竞争优势也会逐渐丧失。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三)义乌模式的拓展
  虽然规模经济性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使义乌经济仍保持较强的动态竞争力,但过渡依赖低成本竞争必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要实现持续性发展,必须向深度拓展,重新思考竞争定位,通过模式升级和提升,创造出难以被其他市场所模仿的显著差异性优势,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要从以“商业市场竞争模式”为主转变为以“产业价值链竞争模式”为主,通过联合或控制“产业价值链”的上下游关系,产生整合竞争力,从“价值链整体运行效率”中谋求更多的利益和规模经营的稳定性;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通过大力引进国际大集团采购商和连锁超市来义乌采购商品,吸引更多的外贸企业进驻义乌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在更大的空间和更高的层次打造规模优势;在加快产业集聚的同时,通过建立小商品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大力支持科技含量高、资金密集型或特色优势商品作为产业升级的突破口,鼓励企业向集约化、品牌化发展,着力提高义乌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形成与小商品流通中心地位相适应的小商品生产和研发基地;注重对下游网络优势的维护和完善,通过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同步发展,在巩固现有经营方式和交易渠道的同时,大力发展网上交易、远期交易、期货交易、电子商务等交易方式和物流配送中心、连锁超市、仓储式商场等新的业态,进一步提高交易效率和降低交易费用,继续保持市场的领先地位。
  义乌模式的深化与拓展是义乌经济发展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需要,拓展后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依靠外部规模经济创造竞争优势的扬弃,是在完成初级积累后寻求更大发展空间与发展质量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多米尼克•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中译本)[M].朱宝宪,吴洪,俞露译.北京:清华出版社,2004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2.孙杰,谷克鉴,许陶.竞争优势、外部经济与发达区域市场可持续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4(10)
    上一篇:沈阳世博园可持续发展建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