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辽宁优势产业的集聚特征分析

2017-08-27 02:59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辽宁优势产业的集聚特征分析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辽宁作为国家传统老工业基地之一,经过百年发展,借助资源、区
  

辽宁作为国家传统老工业基地之一,经过百年发展,借助资源、区位、政策优势,抓住建国初期的发展机遇,曾创造过辉煌业绩。进入新世纪,省政府紧紧抓住国家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历史机遇,欲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对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大量探索,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得到高度重视。在地区经济和社会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把产业集群作为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的有效产业组织形式,围绕建设两大基地和发展优势产业,营造良好环境,培育和发展多种形式的产业集群,增强产业的集聚功能,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和产业规模竞争力”,本文拟通过对制造业等优势产业的集聚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为今后推进装备制造等12大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一、产业集群是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方式
  
  优势产业系比较而言的产业。在某一经济区域内,在其总体经济构成(即主导或支柱产业)中,资源和生产要素方面具有动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主要表现为地区产业资本、技术、信息三大要素构成与国内外比较占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可称谓本地区的优势产业。
  区域优势产业的选择有许多的标准或指标,如产品或产业的市场潜力、产业的比较优势度、产业规模、产业关联度,等等。一般认为,比较优势产业是建立优势产业的前提,比较优势的存在是区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产业关联度高的主导产业并不一定是本地区具有优势的产业,优势产业是特色经济,有持久的竞争力,最主要的是依仗资源特色保持竞争力和生命力。
  产业集群可以通过加快改善与创新的发展速度提升优势产业的竞争力。按波特产业群理论,高竞争力产业集群可以刺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创造并维持集群所必需的竞争优势。产业集群拥有的竞争优势,表现在通过集群内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以及群体协同效应,在生产成本、产品差异化、区域营销以及市场竞争等方面获得竞争优势;同时通过支撑机构和企业间的相互作用形成区域创新系统,进而提升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本次评估就是以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为指导,运用区位商法和空间集中度指标,结合数据及统计资料对产业群进行分析,目的在于确定辽宁省的优势产业,以促进重要产业链的构建和产业群的发展。通过区位商系数可以判断区域是否存在产业集聚现象;而空间集中度指标在分析整个工业或整个经济的集群状况时,一般计算前50家、前100家、前200家或前500家最大企业的集中率。
  
  二、辽宁优势产业及其集聚特征
  
  1、辽宁优势产业的评估
  通过对辽宁省2005年工业区位商及各行业人数占该地区总劳动力比例的计算,分析得到辽宁省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以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原材料开采加工业;二是以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以及炼钢、钢压延加工业为代表的钢铁业;三是以通用设备制造业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
  
  2、辽宁优势产业的比较分析
  制造业集聚特征明显。多年来,辽宁省的产业集中度在全国范围内处于较高的水平。尤其在上世纪80、90年代制造业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1994年,辽宁凭借其较好的工业基础,制造业的空间集聚达到11.11%,主要布局在沈阳、大连等地,在全国来说处于较高的水平。2005年辽宁省制造业前四名行业集中率如下表:
  
  近年集聚度呈下降趋势。从下表可以看出,2002年,制造业的CR4值较1994年降低了4.42个百分点,制造业集聚优势正在减弱。而此时广东、江苏、浙江和山东四省的制造业空间集中度却在迅速提高。这说明加强辽宁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更为紧迫。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与发达地区差距拉大。从产业角度分析:辽宁省的优势产业大多是资源型产业,凭借较好的工业基础,形成产业的空间集聚。而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省份集聚度较高产业多是新兴机电行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传统的轻纺工业(如纺织业、食品加工业)以及化学工业等。从集聚程度分析:集聚程度较高的广东省其集聚度的值达到26.18%,远远高于辽宁产业空间集聚度6.69%。与这些省份相比,辽宁省的产业集群的发展速度仍未有明显的提高。同时,由于历史因素及自身资源条件所决定的产业结构与集聚行业密切相关,前四名行业基本都是资源型的产业,对于新兴行业集群的发展体现得不明显。
  
  
  三、主要问题
  
  1、优势产业尚未形成区域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以汽车产业为例,其产业关联度本应很高,涉及钢铁、有色金属、橡胶、塑料、玻璃,而且涉及提供装备的机械、电子、电器等一系列部门。而辽宁省汽车产业目前状态较为分散,地方的配套企业只能加工一般加工件,产业链条没有能够延伸。辽宁整车生产企业以金杯汽车厂为例,其配套齿轮箱的20%是自主生产,有40%是省内生产,而其余40%都需要省外生产。
  2、辽宁中小型、非公有企业发展滞后制约产业集群的发展
  中小企业及非公有企业是形成产业集群的推动力,它不仅有利于增加、强化竞争,而且更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说,产业集群的发达程度是与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改革开放以来,辽宁中小企业及非公有企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远不及广东、江苏、浙江等南方发达省份。中小企业发展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辽宁产业集群的发展。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3、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制约产业集群的形成
  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角度看,产业集群实际上是某种产品的加工深度和产业链的延伸,在一定意义上讲,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辽宁是国家在“一五”时期集中力量建立起来的以化工、钢铁、机械为主的重化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以原材料开采、粗加工为主,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大。直到目前为止,冶金、机械、石化三大产业始终居于辽宁支柱产业的位置。由于长期搞资源开发和初加工,辽宁经济形成了以初加工产品多、中间产品多、最终产品少、高附加值产品少的生产格局。低度化的产业结构必然形成低水平的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制造业集群的联系不够紧密,对传统产业带动力不足,不利于传统产业集群的升级改造。
  
  四、基本结论
  
  通过辽宁工业产业集群的总体评估,可以看出辽宁产业集聚的特点突出在三个方面:第一,从优势产业看,多集中在资源的开采、加工以及机械设备制造业。在辽宁“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重点推进的12大产业集群中,属于此类的有装备制造、船舶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石化、精细化工、钢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农产品加工、镁制品和非金属矿制品加工等9大产业集群。第二,从集聚产业吸纳劳动力状况看,有些行业的区位商很大,但是劳动力所占比例却很小,如其他采矿业及风机、风扇制造业。而另一些行业吸纳的人员所占比例就比较大,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第三,从产业群发展阶段看,辽宁产业集群发展处于雏形阶段,几乎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虽然,某些产业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但产业群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今后要根据本省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区域产业布局,突出产业发展重点。在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群方面,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在区域分工与协作基础上,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金属加工机械制造:泵、阀门、压缩机及类似机械的制造;轴承、齿轮、传动和驱动部件的制造;制冷、空调设备制造;铁路运输设备制造;船舶及浮动装置制造等产业,发挥化生产优势,在辽宁中部城市群区域内形成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链,培育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政府要制定推进以先进制造技术为特色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政策,促进先进制造技术的产业集聚,占领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上一篇:企业研发两面性与上海市生产率增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