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度环境的江西省竞争力考察研究
2017-08-30 02:06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基于制度环境的江西省竞争力考察研究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以江西为例,一方面探索江西制度环境的典型特征,另一方
摘要:以江西为例,一方面探索江西制度环境的典型特征,另一方面,探讨作为环境因素存在的制度环境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作用。同时,特别讨论了作为区域竞争力中现实竞争力因素的经济水平、生产力水平对制度环境的影响,指出制度环境、制度安排,与生产力、生产方式有直接的关系,土地资源丰富决定的农耕生产方式是“封闭、狭隘、目光短浅、讲求人际关系”的,是排斥市场秩序的根源。
关键词:制度;制度环境;区域竞争力
区域间发展存在的巨大差异是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区域竞争力差异的问题上,学术界有很多种解释,如要素流动论、素质观念论、地理位置论、体制差异论、政策倾斜论,等等,但究竟哪些因素起主导作用仍有较大争论。在最近的研究中,学者们纷纷指出制度作为“内生”变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的目的不在于讨论具体的制度安排,而是探索作为环境因素存在的制度环境对江西竞争力的影响作用。
一、江西省竞争力现状分析
区域竞争力大致可以分三类,即初始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现实竞争力。初始竞争力主要指包括人口、距离世界市场的距离、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森林覆盖率、人均耕地面积等指标;潜在竞争力主要指政府管理能力、企业竞争力、人力竞争力及制度竞争力,具体说来包括教育经费、研究与开发支出、高校数、外商投资、社会保障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等指标;现实竞争力主要指经济实力(GDP及人均GDP)。初始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区资源禀赋的现状,本文不加以论述。在潜在竞争力和现实竞争力两方面,江西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1997年中国区域发展报告》指出,江西在整个省、区、市发展状态综合评价中属于低收入组,其中,社会经济综合指标排名第20位,在中部五省(安徽、湖南、湖北、河南、江西)中居于第4位,经济发展水平排名第26位,是中部的最后一位。在很多具体指标上,如,2001年,江西知识创造综合指标排名27位,2003年为第20位;2001年科研综合指标排名第28位,2003年为第23位;2003年高校生数综合指标排名第17位,每十万人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数综合指标排名第25位。在现实竞争力上,2000年,江西GDP总量为2000.00亿元,全国排名第17位;2002年GDP总量为2450.00亿元,在全国排名16位;2002年江西人均GDP全国排名第27位;2003年人均GDP排名第25位。总的来说,江西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化进程滞后。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二、制度环境对江西省竞争力的影响作用
第一,江西制度基础薄弱。制度有三个要素,即制度制定的主体、激励机制及政策。在欠发达地区,政策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而江西却长期处于被经济发展政策所遗忘的境地。新中国建立后到1979年间,虽然中央政府强调各个区域的均衡发展,内地和沿海的差距逐步缩小,但国家从国防需要出发,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布局上将全国分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区域。经济建设和工业布局的重点放在三线地区,而江西则属于二线地区,既不如三线地区有国家政策扶持,也不如东部沿海一线地区有良好的经济基础,经济发展一直滞后。1979年后,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再次转向非均衡发展,经济发展中心东移。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中央明确提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江西再次被经济优先发展的优惠政策所遗忘。
第二,在政府管理上,政府管理的范围、程度及政府运作的绩效会严重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由于公共服务职能日益复杂庞大,财政负担日益加重,许多国家采用有限政府理论,但在中国,市场经济很大程度上是地方主导型市场经济,政府几乎成为一个准市场主体,这样必将严重影响到地区的竞争力和发展,江西作为一个内陆省份,经济发展受行政干预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
第三,江西产权制度不明晰,制度缺乏创新。而江西则在产权制度改革上进程缓慢,江西真正重视民营经济,并在制度上加以保护和激励比沿海地区足足晚15年,至今江西各类经济成分的企业的产权仍不能说得到了确保。在中部五省中,江西的非国有经济发展也是最差的,非国有化水平及利用市场分配资源的比重与河南相比尚且相差甚远,更不用说于沿海省份相比了。在制度创新上,一方面,江西没有进行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为目标的制度创新,由于其国退民进起步很晚,至今还有相对较多的国有企业没有完成改革,企业亏损负担明显重于东部,制度创新包袱较重。另一方面,制度创新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创新收益,二是创新者。江西的国有经济比重过大,产权不明晰,导致创新收益并不一定由创新者来获得,而是由其他的“搭便车”或“寻租”人员获得,所以对创新者的激励问题就是一个最根本的制度问题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第四,在对外开放以及吸引、消化外资等资源方面落后。江西利用的外资很少,开放程度也是中部五省中的第四位,但是江西在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的过程中经常以廉价土地等资源的出让为吸引外资的手段,实际上已经进入了这样的一个政策干预的博弈游戏中。江西的对外开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主导的计划和运动,把对外开放当作一项
政治运动和任务来完成,以行政命令作为其运作的动力,这样的对外开放在动力上不会持久、后劲不足,而且由于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撑和保障极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寻租”行为的产生。同时,长期把对外开放当作政府行为来看待,会导致忽视微观主体的作用,从而阻碍对微观主体的制度改造。
第五,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与生产力、生产方式有直接的关系。江西制度环境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受生产力水平制约很大。这突出表现在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上。江西的制度建设并不落后,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这里的根本原因就是江西的生产力水平低,而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观念就落后于制度的建设,即使制度是先进的,但是由于人们的思维方式的落后以及执行上的不足,就无法显示出制度的效力。总体来说,土地资源丰富决定的农耕生产方式,是“封闭、狭隘、目光短浅、讲求人际关系”而排斥市场秩序的根源(这时中西部地区农业大省的通病)。
第六,在非正式制度方面。有资料显示,从清代起,由于清朝的重农政政策,江西的农业大省地位就已经奠定。清初,在广大的因战争而遭破坏的“重灾区”,如两湖,江西等地,清廷实行“除荒征粮”政策,即废除明朝以来的荒田及逃丁的钱粮,按清初实行的田数及人丁征收钱粮。而至于战乱影响较少的江南,不但没有实行“除荒征粮”政策,反而将逃丁的钱粮转嫁到实在田地“通融兼收,以补足额”。在这样政策的保护下江西由于自身的资源丰富、物产富饶,致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使江西人安于现状,小农意识十分明显;而江浙一带由于农业的发展受限反而促进其手工业及其他行业的发展,人们的从商意识强,一直发展到后来,这种从商意识就变成极强的市场主体意识。
三、结论及对策
江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善自身的制度环境,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提高其区域竞争力。
第一,抓住全国制度转型的有利时机,努力改善自身制度环境。江西虽然在几次重大的优先发展政策中没有得到最大利益,但是目前全国的制度环境都在转型,发达地区先进制度环境对江西的辐射效应正在逐渐增强。江西应该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利用外部力量和外部先进制度的压力,来实现制度环境的升级。
第二,在政府管理上,克服政府对经济的各种行政干预。政府应该确定自身行为的界限,减少对经济运行的干预,消除对私人财产权的侵犯,取消不合理的审批和许可制度,采用有限政府理论,政府只在宏观管理上发挥作用,其目的在于最低限度的介入经济运行过程,这种介入不在于扭曲经济发展,而是为经济发展铺平道路。同时,政府把精力放在完善各种相关制度及其有效的实施上,这就要求政府不仅应该重视正式制度的建立与落实,还要注重非正式制度的“兼容性。在非正式制度的培养与建立上,既要保留原有的优秀传统,还应鼓励群众,引导群众把自己当做市场主体来看待,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与运作。
第三,在产权制度上,加快产权制度改革的进程。国有企业一直存在产权不清晰的问题,根据制度经济学对产权的界定,国有企业的产权是没有最终归属的,即不可处置资产,涉及资产的改变、销毁或转让时,没有最终的所有者决策。而集体讨论的处置方式往往会丧失资产处置的最佳时期,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在资产运营的过程中面临的收益减少等风险却不能由国有资产的代理人来承担。所以,目前我们一是要减少国有企业的存在数量,首先在量上进行调整,使国有企业只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某些竞争性领域发挥作用;二是对经济运行良好的国有企业给予有效的制度供给,使其建立良好的企业治理结构;三是要加快非国有化水平和利用市场分配资源的比重,因为非国有经济的产权一般相对较为明晰,在很多方面集体和私人所有制较公有制更有效率。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第四,提高江西的市场化程度,加大江西的开放力度。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市场指向的宏观信息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这就有赖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在对外开放方面,江西开放的时间晚,比沿海将近要晚十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及领域都很小,在开放中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层次又较低,所以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江西的经济发展。江西在现阶段,一方面要加快开放中的制度及法律设施的建设,改变市场诚信缺失等弊病,建立和完善投资的制度,优化企业家的成长环境;另一方面,江西要放宽开放的领域,加快资本市场的开放,有效利用外商投资,使用财政和金融两大杠杆对经济进行调控。
第五,要加快江西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水平、生产力水平属于区域竞争力中的现实竞争力因素。江西要提高其区域竞争力,必然要求提高其现实竞争力。而江西非正式制度中的“文化、习俗”及江西的现有制度根源又更多地与生产方式相关联。为此,江西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农业虽然重要,但是由于农业有其自身发展的上限性,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衰退,被工业所取代。罗来武等在《构建和谐社会:统筹江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书中,根据对人均GDP、产业结构、结构和城市化率等多个指标的评定,最后得出两个结论:一是江西现阶段仍处于工业化的中前期阶段;二是江西崛起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所以江西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工业化,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制度建设,改善自身的制度环境,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江西的区域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