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区市场化程度分析及其改善措施
2017-08-31 03:05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湖北地区市场化程度分析及其改善措施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地区间市场化程度不同,必然造成资源在地区间配置的不平衡,进一
地区间市场化程度不同,必然造成资源在地区间配置的不平衡,进一步影响和拉大地区发展差距。本文以《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2004年)》(以下简称《指数》)的测度数据为基础,对湖北地区市场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1.关于市场化进程指数说明
市场化进程指数是观察和研究各地区经济发展转型进程绩效的相对指标,带有明显的相对性、近似性和动态性特征。《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较为成熟的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一个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非国有经济发展,3.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4.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5.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按权重合成的方面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区间市场化进程中在该方面所存差距的差异性和具体特征,而由方面指数权重计算出来的综合指数可总体说明地区间差距水平。
2.湖北省市场化进程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指数(2004)》显示,2000年湖北省市场化综合得分4.82分,在全国31个省市中列第19位;2001年得分5.26分,列第17位;2002年得分5.57分,列第17位。从全国均值看,从2000年到2002年增加了0.64分(2000年为5.34分,2002年为5.98分)。湖北省名次有轻微上浮,但总体低于全国水平,得分中等偏低。下面我们从市场化评价的五个主要方面中择用23个指标分析湖北省市场化程度的现状及其成因。
2.1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该方面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为0.231,主要用来反映转轨过程中政府角色转型和退出的幅度,共含五个分项指标: 1a.市场配置资源比重、1b.减轻农民税负方面、1c.减少政府对企业干预、1d.减轻企业税外负担、1e.缩减政府规模。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湖北自2000年到2002年该方面指标得分提高1.02分,增幅为18.9%,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该指标与分项指标得分也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分项具体指标显示湖北在2000年至2002年,政府加强资源配置,市场配置资源呈下降趋势,减轻农民税负与减少对企业干预在逐步改善,对减轻企业税外负担和缩减政府规模两方面做出了努力。
整体看,湖北省经济发展对政府财政性投资依赖性还比较大,带有明显的政府主导型特征。从绩效来看,是应该肯定的。原因有二:第一,湖北省经济发展基础与发达省市相比还较薄弱,产业结构中国有经济比重较高,在向市场化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消耗大量财政投资。第二,受地区经济发展条件和基础制约,湖北省非国有经济发展还比较滞后,民间投资流入量较低,强化了经济发展对国债和政府财政的依附性。2000年至2002年,湖北省主要着眼于改善发展环境、增强发展后劲的交通、通信、水利、电力、环保、城市公用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环境方面有明显改善,提升了民间投资者信心,非国有经济投资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正逐步提升,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也逐步提高。
2.2非国有经济的发展。
该方面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为0.282,主要反映经济主体多元化的程度和地方经济发展活力,共含三个分项指标:2a.非国有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2b.非国有经济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2c.非国有经济人数占城镇总人口比重。湖北自2000年到2002年,该方面指标得分提高0.8分,增幅为16.74%,增长稳定,但得分与增幅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但分项指标得分具有明显的波动性。这表明湖北在非国有经济发展方面明显滞后,具有不稳定性。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湖北得分较低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湖北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基础本身薄弱,民间资本积累匮乏,非国有经济还未占主导地位。第二,受投资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政府干预性制约,外部民间投资流入不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总体实力显现较弱,扩张能力不强。省内非国有经济发展明显存在以下特征:资本过小,活力不足,成长性和竞争力都偏弱,缺乏一批对行业乃至对全省经济起着重要作用的排头兵企业,直接导致全省投资的自主性增长动力明显不足。不过随着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减弱和积极财政政策负担加重,政府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导向,国有经济在湖北地区的比例还会继续下降,湖北地区非国有经济发展获得较大空间,必然成为湖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2.3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
该方面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为0.148,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化中价格机制的作用程度,共包含两个分项指标:3a.价格由市场决定的程度;3b.减少商品市场上的地方保护。湖北该方面指标自2000年到2002年提高1.05分,增幅为14.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虽该方面指标和分项指标得分有些波动,但总体增长(见表2);3a、3b得分较高,说明湖北地区产品价格由市场形成方面较为完善,地方保护程度低,显示湖北在区域产品市场日趋成熟,但产品市场发育中仍存在不稳定的干扰因素。
原因分析:第一,注重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着力打造华中地区的物流中心。第二,企业改制加快,自主决策在产品结构调整力度上加强。第三,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工业通过市场机制和行政手段,淘汰了落后的棉纺锭,对耗能过高、污染严重、存在安全隐患的小煤窑、小钢厂、小水泥厂等进行了关停并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名优产品,提升了传统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档次。农业通过扶持实施名牌战略和产业化经营,区域特色农业已初具规模。第四,从现有产品结构看,本地产品竞争力不够,输入型商品比例高,而输出型商品比例低的特征困扰湖北地区经济发展,地区市场内保护意识有所抬头。
2.4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
该方面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为0.242,重点反映地区市场要素商品化程度及其流动性,共含四个分项指标:4a.金融业的市场化;4b.引进外资的程度;4c.劳动力的流动性;4d技术成果市场化。2000年到2002年,湖北该方面指标得分提高0.22分,增幅为8.15%,增长相对稳定,但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项指标4a和4d得分出现波动,表明湖北省的要素市场正在稳定发育,改善明显,但尚欠成熟。
该方面指标得分偏低原因在于要素市场规模较小、开放性程度不够、政策周期影响较大。具体来说:第一,受地区范围和经济规模限制,湖北地方金融市场竞争度虽大幅提高,但金融业的独立性相对较弱,资金信贷一定程度上仍然受政府政策左右。第二,政府利用外资政策改革力度加强,2002年的大幅扩大招商引资,但引资基础环境有待改善。第三,劳动力流动方面带有明显的输出特征,人才外地引入和人才本地流动还受到相当限制。第四,企业改革相对滞后,使得湖北省技术研究机构与本地企业间有效合作机制不畅,技术转化力度不够。
2.5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
该方面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为0.097,占测度市场化程度中权重最低,是进一步提升我国市场化程度的发动机和重要制度保障,共含四个分项指标:5a.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5b.对生产者合法权益的保护;5c.知识产权保护;5d.消费者权益保护。湖北该方面指标自2000年到2002年得分提高0.23,增幅为5.35%,增长稳定,但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3)。该方面指标得分及变动显示湖北省中介组织成长缓慢,中介组织规模较小,中介市场不完善。分项指标5b得分及变动表明政府非常重视生产者权益,但不稳定,不完善。5c得分较低表明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虽有改善,但力度还不够。5d得分及变动显示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正稳步提高,消费维权的投诉和结案比例明显上升。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该方面得分较低的原因主要在于:第一,政府部门在简政放权的机构改革中,本应转移给中介组织的职能还没有很好的转移,造成中介组织在履行自己的职能时不能到位,受行政行为的制约影响相对较大。第二,湖北地区非国有经济发展滞后,第三产业欠发达,导致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组织规模小。第三,企业的自律规范和法制建设滞后,中介组织的监管尚未到位。第四,政府职能转变缓慢,地方保护主义下制约了法律制度环境建设。
3.加快湖北省市场化程度的措施思考
近年来湖北经济增长速度相对其它省市有所放缓,市场化程度与其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相称,直接制约了湖北经济发展。我们认为,湖北在今后推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空间,必须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
政治体制改革步伐,推动本地区市场经济向纵深化发展。
3.1.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地方政府在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受本地经济发展条件和现实制约,短时期政府作用仍然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长远看,过分依赖政府政策性投资会大大降低当地经济在全国市场中的竞争力,进而导致人才和资源的大量流失,最终制约湖北地区的发展后劲。地方政府的主要作用在于改善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而不是与民争利。湖北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国家宏观调控方面的政策,继续争取较多的国债资金和优惠贷款以及针对性较强的联合国扶贫基金贷款,弥补当地建设的资金匮乏缺口。另方面,同时深化政府职能的改革,做到精简政府机构,淘汰冗员,依法行政,减少直接干预,逐步向引导和服务型政府过渡;利用湖北地区地理和资源优势,大胆改革,率先示范。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3.2.支持和鼓励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成长。非国有经济本身具有产权明晰,责权对称的优势,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主体形态。区域经济中非国有经济成分比例稳步上升,竞争优势明显。应借鉴中部和东部浙江、福建等省份的发展经验,加大对湖北地区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为非国有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未来改革应致力于针对性地尽快解决以下主要障碍:(1)非国有经济的国民待遇问题;(2)非国有经济发展融资难的问题;(3)政府行政审批制的高交易成本问题;(4)行政垄断造成的进入障碍等。
3.3.放开产品市场,减少地方保护。必须承认地方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独立性是有积极作用的,但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提高地方经济主体的竞争力水平。地方保护不是湖北政府本身自愿选择的一种理性行为,更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被迫保护的特征。随着国内市场的统一和开放进一步加强,区域性市场障碍越来越少,未来湖北的发展必然要适应这一趋势。受输入型经济影响,湖北地区商品市场价格决定程度仍会较高,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与后发优势,丰富当地产品市场种类,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要素市场的发展,不断提高湖北综合竞争力水平的后劲。
3.4.完善要素市场建设,提高要素的流动性。要素的流动有利于资源配置的优化与高效。湖北要抓住“入世”机遇,大力推进要素市场建设,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发挥当地金融领域高竞争性的优势,突破金融瓶颈,通过资本运作,优化当地资本结构。以金融业和当地上市公司为通道,接入资本市场,盘活本地存量资本,吸引外部资本进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与中小城镇改革,在未来发展中改善外部环境,加强本地与全国乃至世界要素市场联系,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部人才的进入,外出人员回流。让要素市场成为湖北未来经济发展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点。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5.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完善法律制度环境。首先要理顺关系基础上,巩固服务型中介组织的发展成果,尽快实现市场中介组织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提升湖北地区市场的服务水平。其次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加强监督,依法行政,扩大法律援助的覆盖范围,提高知识产权意识,让市场中介组织和法制建设进一步深入民间,从而为湖北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和社会秩序。
3.6.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市场化的进程是一个渐进过程,还涉及地方居民的教育水平、市场意识、道德观念、开放程度和地方文化等多种因素,当地政府应注意发挥软环境的影响作用。要加大宣传开发力度,通过文化传播、旅游、会展、国际交流和网络信息化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湖北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扩大地区教育投入,提高当地居民素质和市场化意识,树立开放发展的观念更是湖北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的必备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