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消费市场疲软的成因与对策
2017-09-06 02:23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浅析我国消费市场疲软的成因与对策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 居民收入的支配可分为消费、投资和储蓄。无论是消费需求过热
[摘要] 居民收入的支配可分为消费、投资和储蓄。无论是消费需求过热还是消费需求过度疲软,都不利于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地发展。我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多年的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消费市场却长期处于疲软状态。本文认为不合理的收入分配、保障制度过速变迁、消费者对经济发展的不乐观预期、产品对居民的诱导不力,以及政府的消费政策是影响我国消费市场疲软的根本原因。改变消费市场疲软,一要增加消费者的有效购买能力;二要增强消费者的即期消费意愿;三要厂商增加供给创造需求。
[关键词] 消费需求收入预期消费能力消费意愿
消费需求疲软,简称消费不足,这是一种常见的市场现象。社会经济发展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消费市场过热或过度疲软对经济都不利。当市场过热时,经济管理部门会通过某种手段与政策来限制消费。但是,如果市场持续、全面地表现为消费需求疲软,则会给社会经济带来重大损害。因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最终来自于消费,没有消费需求,社会生产的成果就无法实现价值转化,最终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甚至社会再生产系统的破坏。
近几十年来我国消费需求虽然持续平稳增长,但增速长期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1994年~2005年,最终消费总额增长了2.5倍,年均增长率为9.7%;而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6倍,年均增长10%。虽然最终消费总额的年均增长率只比国内生产总值低0.3个百分点,但这个差距长期累积下来,就会导致消费率偏低的问题不断加剧。另一方面,我国的消费率一直偏低,并长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六五”期间平均消费率为66.1%,“七五”期间平均为63.4%,“八五”期间为58.7%,“九五”期间为59.4%。最近10年,世界平均消费率水平为78%~79%,而我国的平均消费率只有59.5%。我国在2003年就实现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从理论上和世界范围的历史来看,我国应该进入一个消费增长迅速的时期,但是却出现了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率居高不下、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不断增加的局面。城乡居民储蓄2003年4月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2005年3月突破12万亿元人民币,2006年3月突破14万亿元人民币。2000年至2005年居民储蓄率始终保持在36%~39%。消费需求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居民储蓄的增长,表现为典型的消费需求疲软。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一、引起消费需求疲软的原因
引起消费需求疲软的原因很多,有的学者认为是因为利率上调,导致居民增加储蓄;有的人认为这是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导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和预期收入不明的结果;还有的认为这是我国加入WTO后,竞争的结果。实际上,消费需求疲软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有:
1.收入分配现状,导致消费欲望与能力的错位。社会需求是消费者购买能力与购买欲望的综合体现。我国居民的储蓄2006年3月虽突破14万亿元人民币,但这14万亿元人民币的储蓄分配表现为“2-8”原则,即80%的储蓄额由20%的人所有,而另有80%的人只拥有20%的储蓄。这样有消费欲望的人(80%)没有消费能力,而具有消费能力的人(20%)因需求已经基本得到满足,而暂无消费欲望。
2.保障制度变迁过速,加大居民现在和未来的支出,仰制消费倾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全面进行保障制度改革,特别是住房、医疗、教育、失业、养老等保障内容,以前由集体承担,而现在则由全额或部分承担,这些保障体制改革步子太大,并且多头并进,加大居民现在和未来的支出份额,使消费者不得不降低消费倾向。
3.消费者对经济发展预期不乐观,导致储蓄倾向上升。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波动较大,再加上我国刚刚加入WTO组织,以及我国体制的不完善,消费者对未来收入预期不乐观,为防不测,现在不得不提高储蓄倾向,导致即期消费倾向下降。
4.商品的诱导能力疲软。市场有效需求是能力与欲望的结合,否则仅仅是一种潜在需求,而购买欲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商品特色而具有的诱导能力,但是由于我国企业对商品的开发力度不大,创新不够,商品的雷同特性无法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5.国家宏观政策限制了某些商品的需求。政府出于总体社会经济发展的考虑,制定了相应的宏观政策,这一政策往往又恰好限制了居民对某一类商品的消费需求。如:从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来看,我国家用轿车进入家庭的步伐应该更快,但是,目前不利的宏观政策是其进入家庭的步伐不快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