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水平研究
2017-09-09 02:10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水平研究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是经济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
摘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是经济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通过分别建立这两方面指标,即社会经济发展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收集全国31省份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31省分别在两方面进行排名,得出全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发展的总体排名情况,然后计算两个排名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观察二者间相关关系,从而测度出全国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程度。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协调度;主成分;秩相关系数
1 研究背景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思想与思路,目标是保证社会具有长期的持续发展能力,确保环境、生态的安全和稳定的资源基础,避免社会、经济的波动,所以环境与资源承载力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尽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近年,我国的许多学者都纷纷尝试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指标来评价我国的发展水平,并在这方面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将利用它们的研究成果,从中选出两个子方面的指标体系,即社会经济发展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来分别对全国31省份进行数据化的分析评价,从而测度全国乃至各省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水平。
2 研究方法
首先,本文利用综合评价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来对31省进行社会经济发展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排名。这个方法的好处是可以根据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客观加权,可以避免综合评价者的主观影响。先从数量众多的指标中压缩、提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成分,即主成分,然后依据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来确定相应成分的权数,最后通过对加权的主成分线性加总就可得到评价分数。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由于得到的两方面排名是1.2.3这样离散非连续的数据,所以要反映相关关系,只能通过计算spearman秩相关系数,看看二者间到底是呈正相关即经济发达地区相应资源环境承载力也高,还是呈负相关,即越发达地区承载力实际越低。同时通过查表给出该统计量的显著水平,保证结论的可靠性。
3 统计分析过程
3.1 指标选取
通过参考前人的研究结果,本文建立如下的指标体系:
社会经济发展度指标,其中包含经济水平(人均GDP、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城镇单位人员年底数)、科技教育水平(每万元GDP技术市场成交额、教育经费)、生活保障、质量水平(居民消费总额、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占总人口比例、寿命预期)三个方面指标;资源与环境承载力指标,其中包含资源承载力水平(人均国土、人均耕地、人均水资源)、环境指标水平(空气质量、工业废水、森林覆盖率、自然灾害伤亡)。
为保证分析的时效性,本文均采用2006年数据。
3.2 统计结果
利用统计软件SPSS计算得到两套指标的主成分(见表二、三),括号内百分数为相应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通过excel线性加总可以得到排名(见表四)。
计算出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0.70323,查表可知该统计量在小于1%水平下显著,即两个排名间呈负相关关系的结论错判的可能性小于1%。显然全国水平下的社会经济发展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呈负相关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弱,这一结果值得我们进一步分析。
3.3 数据分析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排名中差距最大的10个省份是广东、江苏、浙江、河南、山东以及贵州、新疆、海南、西藏、青海,前五位是经济发展指标排名显著而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省份,后五位则相反;差距较小的省份有山西、陕西、重庆、北京、福建,排名相差均不超过三位。分析原因,应当主要有以下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