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消费观念的 进化轨迹与成长趋向
2017-09-19 01:13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我国居民消费观念的 进化轨迹与成长趋向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内容摘要:受加速发展的物质技术影响,我国居民的消费观沿生存型
内容摘要:受加速发展的物质技术影响,我国居民的消费观沿生存型、发展型、可持续型演化,把握这一趋向,有利于保证消费观的理性成长。本文梳理了我国居民消费观念的进化轨迹,并指明了其进一步成长的趋向,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消费观念 历史性进化 成长趋向
短缺经济中的生存型消费观
物质产品匮乏的短缺经济曾伴随人类走过漫长岁月,近代的工业革命创造了摆脱短缺的物质技术基础,西方国家借助这个基础首先跳出了短缺经济的梦魇。近代以来的观念束缚以及制度约束,使我国走出短缺的时间比西方晚大约200年。
短缺经济时代,消费的范围基本局限于物质消费,消费的目的性明确,就是满足消费主体的生存需要。人们当时的收入水平只能维持较低的消费水平,且满足这个水平的消费品供应全面紧张,只好通过各种票证手段限制消费。与此相对应的消费观念是:在消费的数量上,高度崇尚节俭,重视数量轻视质量;在消费的内容上,摒弃物质以外的消费,精神或文化消费被看作严重奢侈性消费遭到严厉排斥;消费方式高度趋同,根本没有条件考虑消费的个性化;只能顾及近期消费,没有条件考虑远期消费,更不可能实行超前消费。
买方市场背景下消费观念的快速进化
(一)买方市场的进化
票证型消费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就开始松动,由此带来了我国居民消费的第一个浪潮:老三件百元级生活必需品的迅速补足,甚至引发过80年代末起因于物价上涨背景的抢购风潮。经历了4年的调整期,1993年,票证在全国范围废止使用。这时我国经济虽然还没有进入以供大于求为特征的买方市场,但主要消费品基本实现了供需平衡,这种供需状态是废止票证的前提条件。中国经济通过农村联产承包、城镇企业市场化改革焕发出蓬勃活力,社会的物质产品的供给能力和居民收入水平得到快速提升,我国由此进入90年代的第二个消费高峰——以家用电器普及为主要内容的消费浪潮。10年之内,城镇的彩电、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等主要家用电器基本得到普及,在农村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普及,到2000年,我国的钢铁、煤炭、电视机、程控交换机、粮食、肉类等多种产品产量均居世界之首。1997年,我国相关部门监测的主要生活消费品供给能力基本超过社会需求,开始进入买方市场。这一拨经济增长,为新世纪中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完成了坚实的奠基。新世纪初的家庭数字影院、MP3、移动电话、可视电话等消费内容可以看作是前期家电普及的升级换代,它们大体在千元的级别。如今以家用汽车、住房为代表的十万元消费级别应该是消费的第三个浪潮。近30年来席卷中国的几次消费浪潮,充分显示了中国内需市场的巨大能量。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居民消费观念的进化
在中国进入买方市场的前后,居民消费观念发生了全面的进化。
1.从前遭受排斥的精神文化消费逐步成长为消费热点。在知识经济兴起的背景下,教育消费成为居民家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消费支出,绝大多数居民认同“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观念。继续教育消费前景看好,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和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人纷纷返回校园或在社会机构“充电”。 网络娱乐和网络教育消费引人注目。生态旅游、文化旅游消费势头火爆。
2.超前消费悄然升温。在25—35岁高学历消费群体中,超前消费、预期消费意识强烈,明显的标志是他们积极参与信贷消费。目前信贷消费对象和增长点主要有三个:购房及装修,购买汽车,教育、旅游、助学。现实表明,信贷消费是对量入为出传统消费观念的升华,它是以明天的预期收入为根据的即期支出。这些消费群体把购物当休闲,对化、个性化的购物环境和服务表现出浓厚兴趣,是消费潮流的创造者和引导者。
3.国内消费观念悄然向国际消费观念靠拢。一些大城市居民,开始热衷和追逐世界各地的时尚和流行,国际一流水平的消费环境和豪华的服务设施,琳琅满目的待售商品,与短缺时代的商业景致形成鲜明对照,居民一改以往敬而远之的心态,休闲购物成为都市个性化消费的亮丽风景线。另外,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信息传递速度加快,也使大城市与国外消费时尚、款式的流行时间差大为缩短,越来越多的大城市居民乐于接受国际流行的时尚、款式和消费方式,国外自费留学、境外教育消费也逐渐兴起。这些变化均来自于消费观的变化,人们追求的消费利益已不仅仅是商品数量和使用价值,而越来越关注商品附加的服务和文化价值观念,如品牌、品位、时尚、造型、环境、精神追求和文化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