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我国农村经济未来发展模式的探索

2017-09-28 04:33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对我国农村经济未来发展模式的探索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 人口最多的是农民,国民的基础是农业,最大的
  

【摘  要】 人口最多的是农民,国民的基础是农业,最大的市场在,三农是中国最根本的问题。这是中国的国情。可以说,“农民不富,中国不富”, 农民富则天下富,农民稳则天下稳,农业强,则天下强。然而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农村经济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现状出发,对我国未来农村经济的模式作了一个简单的设想,并据此提出了现今的方向和任务。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发展模式  二元结构  农业招商

An Research To Our Country’s Future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Countryside Economy

【Abstract】 Farmers take the most in China’s population ,agriculture is the basis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and villages are the maximum market, meanwhile the “three agricultural problems”is the most fundamental problem in china. That is our national conditions. We can say that if peasants get rich, steady or prosperous, our country would get so, and vice versa. ,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our countryside economy and revolution is indispensable.  thesis begins with the actual state of our agricultural economy, then gives a simple imagination and brings up our recent working direction and missions.
 
【Key words】 Countryside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    duality structure     agricultural recruit consult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在2004年3月初的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中,温家宝总理的政府报告中,又提出了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5年内取消农业税;并且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救治体系,提高应对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这充分说明了现阶段解决农村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党和国家对农村问题的重视,我们必须要从到实践真正的行动起来,尽快解决农村经济的问题。

    一、 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的现状

    (一)、发展是毫无疑问的。
    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农村改革如火如荼的不断进行着,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问题,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其成就之巨大是举世公认的。农村的面貌也在这短短20多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从原来的饥肠辘辘到后来的解决温饱又到现在的小康生活水平;他们的收入变化也是巨大的,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里,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8倍多,这一功劳不仅仅在我们的农民勤劳耕作以及农业的发展,还要归功于我们党和国家的英明决策,土地承包制度改革为农民收入的增加提供了可能性;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而小城镇建设又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活力。全国广大农村的巨大变化就是我们取得的成就的真实写照。

    (二)、问题是真实存在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成绩是可喜的,然而问题也是突出的。当前农村经济中还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增长缓慢,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近几十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状况如下图所示:



    由图中看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2003年才有所回升。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问题。
    与此同时,城乡差距不断的拉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尤其表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上,1997年以来,农民收入已连续7年低速增长,不及城镇居民收入增量的1/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1.8:1左右,扩大到3.1:1,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较严重,下表以2002年的城乡医疗状况的对比就可清楚地看出差距,这一问题的存在是不符合我们共同富裕的目标的,所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是一个很紧迫的任务。 



    (三)、国家重视是有目共睹的。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实行土地承包制度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先后发出了6个“一号文件”。1982年1月1日,党中央发出了第一个“一号文件”,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为“双包” 制正了名,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开辟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局面。中国农村从此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此后,中央又连续发了4个“一号文件”:1983年的“一号文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1984年的“一号文件”决定延长土地承包期,使农民吃上“长效定心丸”;1985年的“一号文件”取消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1986年的“一号文件”肯定了必须贯彻执行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2004年2月,就在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余庆中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第六个“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这无疑是给中国9亿农民的一份暖融融的新春贺礼。
    18年后的中央“一号文件”终于又回到了“农村”。这份被称为“高含金量”的文件,将着力点放在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上,抓住了多年来农民收入最难提高的部分,不啻给广大的农村带来了政策上的及时雨。事实上,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农民近一半的收入来自非农产业,城乡发展的互动性、互补性越来越强,与世界农业的关联程度日益明显,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内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文件重点解决农民增收,给农民平等的权利,给农村优先的地位,给农业更多的反哺,不仅重“民力”即农民的生产力,而且重“民利”即农民的利益上,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体现了新一代领导集体发展观指导下的新“重农”思想。
    而在2004年3月的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报告上又提出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5年内取消农业税;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救治体系,提高应对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这所有的一切,无不体现了国家对农村经济的重视。
 二、 对未来模式的设想

    未来的农村经济应该是一片繁荣的景象,农业实现高度的化,城乡实现一体化,没有明显的城乡概念,取而代之的只有第一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区别,从事农业的人数会有所减少,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会在“看不见的手” 的指导下自由调节农业生产内部生产结构。我的设想模式可以为以下几个要点: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一)、原有的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也是发展和进步的必然结果,按照我国社会发展三步走战略的要求,到这个世纪中叶,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农业现代化更是必不可少的了。但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就的我国现状来说,单靠农民和国家的农业投资恐怕在几十年之内是很难解决,建议可以灵活的适当改变现有的土地承包制度,在农民承包优先的条件下,把多余的大片土地承包给有一定资金和技术的团体或,推行农业生产的“招商引资”。但他们承包后要求他们必须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这样不但能提高农业产量,而且他们所拥有的对市场的考察能力是单个农民所无法匹及的,他们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而适时改变他们的农产品生产结构,又解决了农业结构不合理的弊病,同时原有的农民可以继续呆在农业内部帮助农业生产,这样农业利润提高了,原有农民的收入比单个生产时还要高,同时又避免了单个农民生产的风险,何乐而不为呢?
    在这同时恐怕又要求全社会能够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与时俱进。不要以为动摇了农民的土地承包制度,农民失去了土地就像丧失了一切,失去了做主人的地位,可能还有人怕误入了资本主义的制度,这些担忧都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城市的广大工人阶级不是也没有土地吗,但事实上他们比现今的农民生活得更好,更有社会主义主人的荣誉感。邓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中就有一条说过,只要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东西我们都可以用,更何况这只是土地承包制度的一种转变,土地这一生产要素还是掌握在社会主义的人民手中,有什么可不放心的呢?

    (二)、城市化普及,城乡“二元结构”替代为城乡一体化。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城市化也是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的标志,未来的农村应该全面实现城市化,农村这个概念将逐步被人们淡忘而退出的舞台,全国基本是共同富裕,业已没有现在的东中西部差距、农村和城镇及城市的差异,也就是说无论你在祖国的哪一个区域,都享受几乎一样的社会福利、社会服务及社会保障。但城市化也要允许适当的差异,不可能每一个地方都同步发展,拥有一样的资源和特色,我们也要允许一部分城市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文资本等要素先发展起来,形成规模和特色,让他们成为其他城市的榜样和窗口,最终通过辐射效应达到共同发展。
    那么未来从事农业的人口的生活方式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他们和城市的从事生产或从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居民没有区别,他们在农业承包商的农场或农副业生产基地,或者自己承包土地来进行农业生产,总之让市场来调节资源配置。他们白天去上班,晚上回他们在“城市”的家。他们的收入分配基本遵循平均利润率来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在未来将没有农民的概念,换之以从农人员。
    现今的城乡“二元结构”在将来会逐渐淡化至消失,变之为城乡一体化,二元结构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这一桎梏必须要打破,这就要逐步实现城市化。

    (三)、由市场调节农业生产和农业的生产结构,政府的宏观调控减少。
    我们吃过了计划经济的苦头,也初尝了市场经济的甜头。实践证明市场是调节经济的最有效方式,市场也是经济发展平衡的自动稳定器。在未来的经济中,市场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农业经济也不例外,土地承包者必须全面掌握市场的变化信息,根据市场需求调节生产的品种、规模;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质量,并发展规模和特色农业。在市场的指挥棒下,土地承包者也会根据需求来优化农业的生产结构,现今的农产品积压低价的状况会有很大的改善。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同时,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在将来完全可以有较大的减少,农产品保护价以及对农业税的减免和粮食购销体系等制度完全可以取消,让农业在竞争的环境下发展得更好;同时又减少了国家对农业的大量投入,增加国家的税收。

    (四)、现有的五级行政区划设置改革成三级模式。
    现有的五级行政区划有着很多弊病,人员冗繁,效率低下,人浮于事,而且行政权力过大,阻碍经济的良性循环,目前已经显示了很大的。当前农村经济中的县乡(镇)二级政府已经面临很大的问题,债务负担太重,政府正常运行都到了一定的,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行政管理人员过多不能不算是一个方面的原因。据资料显示,在我国的汉朝时期,平均是8000多人养一个官吏,唐朝时5000多人养一个官吏,到了清朝时期,是1000多人养一个官吏,而现今,平均是40多人养一个政府官员,这样的比例不改是不行的。
    对于在未来的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城市化的背景下,我认为县乡(镇)二级政府是没有设立的必要的,甚至还会阻碍城市化的进程,因为在普遍城市化的背景下,乡镇级城市在机构设置方面会有很多麻烦,也不便于行政管理,同时农业现代化实现以后,也不再需要那么多政府来管理农业,政府的职能将聚集在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我认为未来的行政区划应该设置为三级,即中央、省和市,将市的规模变小,这样不但解决了政府人员冗繁的问题,也能提高政府效率,更便于行政措施的施行,不会出现层层弱化的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三、 现阶段要做的

    对于现阶段的出路,对照上面的设想,大致主要应该做好以下四项,我将其为“四个重视”: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一)、重视农业人口再,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去。
    农业人口再是一个比较新的话题,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尽快解决的话题,而所谓农业人口的再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问题,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人数很多,而且要实现了农业的化,剩余的劳力将更多,如何解决他们的再问题,就成为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的多少。实践证明,引导农民到城市是一个很好的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当今农民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也是来源于非农产业。同时,实践也证明,农民在城市能够与城市居民形成互补,并不怎么城市人口的。
    所以,现阶段我们要做好农村富余劳力向城市的引导,并逐步稳定在城市,为将来的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做好准备。事实上,我国现在已有很多的农村劳动力都在城市。资料显示,2002年底,我国商业总人数为4970万,农民工1997万,占总人数的40%;建筑业总人数为3893万,农民工2959万,占76%;制造业中乡村劳动力4506万,占总人数的54%。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已经在各行各业占据很重要的位置。
    要做好农村劳动力的再,就必须为他们在城市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他们享受和城市劳动力一样的待遇和福利并平等,同时,也要为他们在城市定居提供便利,改革户籍制度就是必须的了。这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所幸我国已经在这方面实施了最大的政策便利。
    同时,要加大城镇建设力度,为农业人口的创造更多的机会,并引导他们合理的流动,以防过多增加城市的压力。

    (二)、重视农业人才引进,鼓励大中专生走向农村。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提高,有赖于具有良好知识结构的人才和现代化的技术以及资金的支持,依靠知识层次不高的农民来自发实现农业现代化恐怕是不太切合实际的。建议充分重视农业人才的引进,但的农业实际引进人才是很困难而且也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改革。建议改革土地承包制,一方面把农村人口引入城镇或城市,一方面鼓励那些大中专生走入农村,银行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信用贷款,政府再对他们的农业项目计划进行可行性,符合要求的就要向他们承包一定的土地,让他们自主经营。由于这些年轻人思想开放并有一定的对市场的洞察和分析能力,依靠他们可以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并解决农业的结构性问题。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重视招商引资,不但要招商,农业也要招商
    招商引资是一个很好的尽快搜集所需资金的很好办法,并且它具有传导效应,可以吸收先进的技术,国家要吸引外资,工业生产要招商引资,农业同样需要招商引资。农业招商引资,是指提供优厚条件,吸引有资金、有技术的或团体来当地进行农业生产,以尽快改变农业现状的措施。要进行农业招商,也需要进行土地承包制度的改革,把农民手里富余或生产效率极低的土地承包给承包商,让他们进行现代化耕作或者是多种形式的农业型生产活动。这项措施和吸引人才入农业交相呼应,那些大中专生可以进入这些承包商的门下,进行技术指导或者是市场开拓。
    同时,小城镇的建设也要鼓励招商引资,这是一个很好的城市化途径,江苏和浙江一带就有很多通过这种方式而成长起来的城市,都是值得我们大力推广的好。

    (四)、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投资。
    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但关系到招商引资的力度,也是城市化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保障,必须引起重视,建议国家和地方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切实的改变农村的电力、通信、供水、供气、等状况。对农业的投资不但要减轻农业税,主要必须集中在加大对农业技术的科研上,改善农业生产的灌溉和抗灾害等能力。

    四、总    结

    总之,农村经济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和将来的一项重要问题,必须要解决好,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富强,才能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然而,解决农村经济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需要国家的正确方针政策,到底该怎样解决农村经济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还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进行研究和实践。“一号文件”和温总理的报告都高度重视了农村经济的问题,我想,有国家的重视和那么多农村经济学者们的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研究,我们的农村经济问题应该是能较快解决的。让我们期待和祝福我们的农村经济早日走出困境,实现真正的繁荣与富强!【资料】: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1、陆子修,《答案不在农村》,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2、陈桂隶、春桃,《农民调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3、陈锡文,《农村需解决三大具体问题》,www.jjxj.com.cn
4、唐小平,《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几个问题的思考》,www.sina.com.cn
5、《中国农村报告》,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1998,1999)
6、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编著,《中国农村50年》,中原农民出版社,1999
 
    上一篇:我对中国农地制度变革的主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