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金元时期北方经济(1)

2017-10-07 01:57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试论金元时期北方经济(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关键词] 金代 元代 北方 

[提 要] 金元时期北方地区虽久经战争的摧残,但很快得到恢复。大部分地区尤其是东部在以往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基础上,通过勤奋劳作和改进生产力,顽强,取得丰硕成果,经济状况良好。粮食、桑麻、纺织、冶铁、煤炭、商业等方面仍呈发展势头,又强化了官营手、畜牧业等优势特色。金元时期的经济并未随经济重心南移而衰落,仍是发展着的经济,和平时期也曾繁荣昌盛,某些方面不亚于甚至超过南方。

 

史学界普遍认为,南宋或更早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至东南地区。我们在此不表异议。但是,关于经济重心南移容易引起认识的误区,即认为经济重心南移即是北方经济的衰落。因而对金元时期的北方经济先入为主,不再重视,对有关史料或视而不见,或有意忽略甚至做歪曲的解释。加以金元都是少数民族政权,往往产生一种偏见,只看到其破坏之处,看不到其建设之处。因此,笔者在过北宋北方经济基础上,不揣冒昧地延伸至金元,对其经济状况予以探讨并向史学界讨教,以利于经济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1.河北

早在辽末金初,这里的燕京(今北京)就非常繁荣,“户口安堵,人物丰庶……城北有市,陆海百货萃于其中。僧居佛寺冠于北方,锦绣组绮,精绝天下。蔬、蓏、果实、稻、粱之类,靡不毕出,桑柘、麻麦、羊豕、雉兔,不问可知。水甘土厚,人多技艺。”全面发展的地方经济,达到了北京上空前的高度。金海陵王贞元元年(1153)定都于此,改名中都,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金代初年的河北中部地区,据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出使金国的许亢宗亲眼所见:“东自碣石,西彻五台,幽州之地,沃野千里……山之南,地则五谷百果、良材美木,无所不有”。例如涿州(今河北涿州)即是“人物富盛,井邑繁庶。”这一广大地区做为燕京经济发展的腹地,显然与燕京的高度繁荣相适应。金世宗大定九年(1169),南宋使者楼钥进入河北境内后,发现“自此州县有城壁,市井繁盛,大胜河南……自南京(今河南商丘)来,饮食日胜,河北尤佳。可知其民物之盛否。”并特别指出定州新乐县(今河北新乐东北)“尤繁庶”。献州(今河北献县)州城及周围大部分土地盐碱化严重,“几不可以种植”,只有东北一带“有田宜稼,独异其余,乃沃壤也。”但“去城十里外,膏腴月无月无,连阡接陌,桑荫障目。”另外一些地方比较落后,如滦州石城(今河北唐山东北)等地“地瘠民贫,所种惟黍稗而已”。

河北在金代的发展,还表现在一些新兴城镇的出现。宝坻县(今天津宝坻)就是典型例子。此地原是芦苇丛生的低洼之地,五代后唐设盐场,入辽后设新仓镇。至金朝,“居人市易,井肆连络,阗阗杂沓……加之河渠运漕,通于海峤,篙师舟子,鼓楫扬帆,懋迁有无,泛历海岱、青兖之间,虽数百千里之远,徼

之便风,亦不浃旬日而可至……其稻粱黍稷、鯯鱼虾鲊,不可胜食也……虽斧斤不入山林,而林木亦不可胜用也。其富商大贾,货置丛繁……其人烟风物富庶与夫衣食之源,其易如此,而势均州郡。”大定十一年(1171),金世宗亲临此地,下令“此新仓镇人烟繁庶,可改为县。”此地以盐起家,“盐乃国之宝,取如坻如京之义,命之曰宝坻,列为上县。”一个有着雄厚农业、渔业、手工业(盐业)基础、便利而商业昌盛的新县城诞生了。至金章宗承安三年(1198)甚至曾升格为盈州

历代京城都需要外地为其提供粮食等物资。金朝京城依赖的主要地区就是河北。金迁都中都后,规定各路沿河州县均设仓存贮当地及周边州县的税粮,具体提到的州县有如下几地:恩州之临清、历亭、景州之将陵(今山东临清南、武城西、德州)、东光、清州之兴济、会川、献州、深州之武强(今河北东光、沧州北、青县、献县、武强西)。凡地在今山东者,都是在永济渠即今南运河东岸,也即现山东与河北交界之地。金世宗大定二十一年(1181)即诏“沿河恩、献等六州粟百万余石运至通州,辇入京师。”

金元交替之际,战争摧垮了河北经济基础。但进入和平时期后,渐渐得到恢复,重新发展。元世祖时马可波罗在大都等地看到的,就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如大都(今北京):“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百物输入之众,有如川流之不息”,其周围“约有城市二百,位置远近不等。每城皆有商人来此买卖货物,盖此城为商业繁盛之称也。乃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都市。其中仅回回商人中统四年就多达2953户,“多系富商大贾,势要兼并之家。”一派欢乐繁荣景象。其他地方也多称富庶。如渤海之滨的昌黎(今河北昌黎),“山辉川媚,物夥民繁,利足鱼盐,土饶沃壤。”新城(今河北新城东南)也是“古称土壤肥饶,溉以西山紫泉之水,故凡植物丰畅茂遂。”都是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的好地方。元代中期,邢台、南和(今河北邢台、南和)等县利用澧河浇灌稻田,“近水农民久蒙利益。”

蒙元统治者对京师所在的河北经济恢复与发展非常重视,采取了诸多措施。如早在成吉思汗末年的1227年,已入蒙古的保州(今河北保定)长官张柔,面对兵火之余荒废15年的保州城,大力开展恢复:“为之画市井,定民居,置官廨,引泉水入城,疏沟渠以泻卑湿。通商惠工,遂致殷富。”通过城市规划、基本建设和市政建设,发展商业和手工业,恢复了城市功能,取得显著成效并走向殷实富裕。战乱之后的河北荒地多、驻军多,为解决军需供应问题和发展生产,元政府大兴屯田。如至元时,在新城、定兴(今河北定兴)屯田,三年间“垦田若千万顷,而仓庾委积,如坻如京矣。”元顺帝至正时,在京畿再次大兴屯田,西至西山、东至迁民镇(今河北山海关一带),南至保定、河间,北至檀州、顺州(今北京密云、顺义),方圆数百里内“皆引水利,立法佃种,岁乃大稔。”获得大面积丰收。至正中的永平路(今河北卢龙)“储粟十万,刍藁山积,居民殷富。”

2.山东及部分淮北地区

沂州(今山东临沂)、邳州(今江苏邳州南)广开水渠,改变种植结构,取得丰硕成果:“比年邳、沂近河布种豆、麦,无水则凿井灌之”,开发土地600余顷,“比之陆田,所收数倍”,豆类本身有肥田功能,豆麦轮作,又有水浇灌,产量因而大增;临近的砀山(今安徽砀山)等县,则利用陂湖自然水源,实行稻麦连作:“水至则畦为稻田,水退种麦,所收倍于陆地。”

 


张金吾编《金文最》卷88,刘秉文《保大军节度使梁公墓铭》,中华书局1990年版。

宇文懋昭撰,崔文印校证《大金国志校证》卷40,许亢宗《奉使行程录》,中华书局1986年版。

《大金国志校证》卷40

楼钥《攻媿集》卷111《北行日录》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金文最》卷25,王伋《云锦亭记》。

《金文最》卷42,初昌绍《成趣园诗文序》。

《金史》卷99《徒单镒传》。

《金史》卷47《食货志》2

《金文最》卷69,刘晞颜《创建宝坻县碑》。

《金史》卷24《地理志》上。

清《丰润县志》卷4《丰润碑记》。转引自谢志诚《金代河北的恢复和》,《河北学刊》19903期。

《金史》卷27《河渠志》。所言6州,与文中5州不符,疑原文有脱漏。

《金史》卷50《食货志》5

冯承钧译,党宝海新注《马可波罗行纪》第96章,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王恽《秋涧集》卷88《为在都回回户不纳差税事状》,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马可波罗行纪》第109章。

《秋涧集》卷54《大元故真定路兵马都总管史公神道碑》。

弘治《永平府志》卷10,〔元〕张勗《昌黎县重修文庙碑铭并序》,上海书店1990年版。

苏天爵《滋溪文稿》卷4《新城县学田记》,中华书局1997年版。

《元文类》卷29,元明善〈顺州仪门记〉。

周伯琦《扈从集·前序,纪行诗,后序》,文渊阁四库全书。

《秋涧集》卷58《大元奉圣州新建永昌观碑铭》。

王结《王文忠集》卷6《善俗要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元史》卷147《张柔传》。

《滋溪文稿》卷16《李注神道碑》。

《元史》卷138《脱脱传》。

《元史》卷142《也速传》。

《元史》卷64《河渠志》1

《金史》卷117《国用安传》;《金文最》卷59,赵秉文《迁都论》。

《金史》卷85《永功传》。

《金文最》卷78,陈大举《济阳县创建先圣庙碑》。

《金史》卷50《食货志》5

《马可波罗行纪》第137147章。

孛兰盻等撰《元一统志》卷1《东昌府风俗形势》,中华书局1966年版。

元好问《遗山集》卷26《东平行台严公神道碑》,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张之翰《西巖集》卷5《至青州》。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元一统志》卷1《济南路风俗形势》。

    上一篇:试论金元时期北方经济(2)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