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收入城乡差异的现状、成因及解决对策
2017-10-16 01:42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个人收入城乡差异的现状、成因及解决对策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摘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困难和挑战之一。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揭示了中国收入城乡差异的状况,解析了中国收入城乡差异存在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收入城乡差异的对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关键词:收入;城乡差异;体制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
收入是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标志。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的收入不断提高。但是,农民的收入与城镇居民相比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由此,笔者力图运用实证资料揭示中国收入中存在的城乡差异现象,解析中国收入存在城乡差异的原因,提出解决收入城乡差异的对策,其目的是为了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一、收入城乡差异的现状
(一)资料来源
本研究运用的是广西的抽样调查资料。广西属于中国的西部地区,同时也是中国的沿海地区,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中国的排名居中,因此比较具有代表性。资料来源于李文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广西不同民族职业流动与政策的比较研究》的数据库[1]。排除一些缺省的数据,本研究的样本容量为1 111份。其中城镇居民样本926份,占样本总量的83.3%;农民样本185份,占样本总量的16.7%。
(二)实证分析
笔者在本研究中用月收入来表示收入状况。总样本的平均月收入为1 270.70元,城镇居民样本的平均月收入为1 359.02元,农民样本的平均月收入为828.60元,城镇居民样本的平均月收入是农民样本的平均月收入的1.64倍。也就是说,农民样本的收入与城镇居民样本相比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但是,我们能否推出农民的收入与城镇居民相比存在差异,这需要对其进行统计检验,由于户籍属于类别变量,收入属于定距变量。综合以上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的收入存在城乡差异,农民的收入与城镇居民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中国大学排名 二、形成收入城乡差异的原因
经济学理论认为,收入是所拥有的资本的一种回报,而所拥有的资本主要包括物质资本、体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所以我们将从物质资本、体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四个方面分析形成收入城乡差异的原因。
(一)物质资本
物质资本是重要的资本之一,它能为带来收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也积累了比较多的物质资本,比如房产、股票、债券等,这些由于物质资本所带来的收入我们称之为财产性收入。由于所拥有的物质资本不一样,所以的财产性收入就不一样。因为城镇居民拥有比农民更多的物质资本,并且中国至今没有开征财产税,所以这是导致中国收入存在城乡差异的重要原因。
(二)体制资本
撒拉尼等人认为,像中国这样的市场转型国家,存在着“政治资本”,李路路称之为“体制资本”。李路路认为,“体制资本”的概念,主要是指这样一种生产性的资源,即(包括家庭)在传统体制的权力结构中所具有的结构资源,如职位、干部身份、政治面貌以及国家所赋予的、具有垄断性和排他性的职业地位等[2]。在本研究中,笔者运用单位类型来测量的体制资本。单位类型是指单位的类型,在本研究中,笔者把单位类型操作归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三资企业和其他类型等七种单位类型。笔者认为,由于不同类型的单位所拥有的政治经济社会资源不同,这将会对收入产生不同的影响。统计分析结果,验证了笔者的假设。收入与单位类型的相关系数Eta=0.528,显著性水平值为0.000,小于α值0.05,表明收入与单位类型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并且城镇居民几乎垄断了收入比较高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单位类型。因此,我们认为体制资本也是导致中国收入存在城乡差异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