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基础及战略构想
2017-11-02 02:31
导读:经济论文毕业论文,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基础及战略构想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内容摘要:俄罗斯作为我国重要贸易伙伴国之一,保持着与我国尤其是
内容摘要:俄罗斯作为我国重要贸易伙伴国之一,保持着与我国尤其是与比邻的黑龙江省的密切经贸往来。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开始规模化经贸活动以来,20年间两地合作状况总体良好,贸易额基本呈现上升趋势。然而,双方合作依然存在问题与不足。文章指出,黑龙江省与俄罗斯应合理规划,不断调整贸易战略,以期把经贸合作绩效提升到新层次。并通过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有效合作为我国对外经贸活动提供借鉴和启迪。
关键词:黑龙江省 俄罗斯 经贸合作 战略调整
目前,在东北亚经济一体化的宏观背景下,以及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微观背景条件下,黑龙江省有机会抓住机遇、加大与俄罗斯经贸活动力度,不断完善双边经贸合作条件,带动两地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合作基础辩证分析
(一)两地经贸合作理论基础
1.国际经贸合作规律是双方合作之客观依据。生产是交换的前提,对外贸易的发展建立于国内生产及经济发展基础之上。同时,对外贸易状况又对国内生产起反作用,在具体条件下甚至可以起决定性作用。当今世界,任何国家要想实现经济起飞,一定离不开蓬勃发展的对外经贸合作推动。黑龙江与俄罗斯双边贸易额之所以增加如此之快,是中俄两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近年来,黑龙江经济一直以较高的速度增长,尤其是2000年以来,全省经济曾连续四年以两位数增长;俄罗斯政府也把经济发展作为全国核心,把加快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竞争力作为核心目标。双方都把对外贸易活动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大拉动力,因而,扩大双边经贸规模就是谋求双赢。
2.经济发展的互补性是双方合作之前提基础。区域经济合作,本质上是以企业为载体进行的生产要素区际流动与优化配置,以及区际贸易联系。区域之间之所以开展贸易合作,是因为双方可以从贸易合作中获益。
西方经济学地域分工贸易理论解释了这一原因,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分别从绝对成本和相对成本的角度论述了国(地区)之间分工和贸易能够增进利益。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解释了导致产品比较成本区域差异的关键原因,在于要素比例的不同和区域间相对要素禀赋或丰裕度的不同。波斯纳的技术差距理论强调了区域间的创新产品和技术差异会产生区域比较优势。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则强调了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化也可以形成比较优势。基于这些经济贸易理论支撑,联系黑龙江与俄罗斯实际状况,可以发现双方经济发展的互补性,进而构成双方贸易规模扩大之可能性。
大学排名
3.区位优势的放大是促进双方经贸合作之重要保证。经济活动区域集中和分散的原因,部分来源于这些活动的特性,部分来源于经济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经济活动将集中在那些有较大需求的地区,形成一个区域集中的区位模式;同时,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将占据尽可能大的市场区而避免通过竞争受到损害,他们尽可能实现区域垄断倾向,相互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形成分散式的区位模式。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占据了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边境贸易、互市贸易区的的繁荣,形成了区域垄断倾向,贸易的集中有利于增强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扩大出口刺激需求,这些因素构成了双方经贸合作的重要保证。
(二)两地经贸合作现实基础
1.中俄
政治关系稳定保证了经贸合作健康快速发展。政治层面上,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上的最好时期。近年来中俄关系,从“友好国家关系”、“建设性伙伴关系”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如此利好政治因素势必延伸至经济层面,近年来,中俄双方贸易额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增长,从1999年的57.2亿美元跃升到2005年的290多亿美元。俄罗斯政府把强化经济发展作为国内核心,保证了中俄贸易的健康、快速发展,进而提供了有利双方经贸合作大环境。
搜集整理: